首页
初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2277375
2024-2025统编版七年级下(2024)语文古诗知识点带同步练习题(含解析)
日期:2025-02-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92次
大小:3432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张
2024-2025
,
统编
,
七年级
,
2024
,
语文
,
古诗
《登飞来峰》同步练习题 基础过关 一、理解性默写 1、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借情抒景,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 , 。 2、王安石《登飞来峰》诗中描写飞来峰概貌,并通过传说写飞来峰之高的诗句: , 。 3、《登飞来峰》中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 , 。 4、王安石《登飞来峰》诗中表现诗人虽然变化遇到挫折,但仍矢志不改的诗句是: , 。 5、王安石《登飞来峰》诗中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用来表现塔高的诗句是: , 。 6、王安石《登飞来峰》诗中与孟浩然“鸡鸣见日出,常与仙人会”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 7、虞世南《咏蝉》诗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之句,《登飞来峰》诗中也能表现“登高望远”之意的诗句是: , 。 8、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用“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不畏奸佞、推行新法的决心,显示了高瞻远瞩的气概。 《登飞来峰》选择题 1.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句,概括峰和塔的高度。“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度。 B.第二句说,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 C.“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往往用来借代奸邪小人。 D.最后两句,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远大的政治理想和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2.下列是对古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飞来山上千寻塔”一句中“寻”是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起句紧扣诗题,点明登临地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应天塔的高峻。 B.承句从传说入手,写“鸡鸣”就能“见日升”,直接点出了诗人立足点之高。 C.转句使用典故来抒发情感,表现了诗人的远大抱负,以及不畏奸邪的勇气。 D.合句以理入诗,意蕴丰富,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4.下列对古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第一句,“千寻”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塔高,也是极写诗人登临之高。 B.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精神面貌,成为全诗感彩的基调。 C.第三句“不畏浮云遮望眼”,“浮云”这一意象用来比喻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有力地突出了诗的主题。 5.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 A.这首诗是王安石在郾县任上所作。这是他出仕以来,初显才能、胸怀抱负的时期。这种踌躇满志的情怀,也充溢在这首诗的字里行间。 B.“飞来山上千寻塔”,活用典故,这座山是从天上飞来的,自然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山的高耸自不必说,塔建在山上更显其高,故云“千寻”。这里描写登临之处的高耸。为下句伏笔。 C.“闻说鸡鸣见日升”,不仅山高,而且时值破晓,雄鸡高唱,红日喷薄,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又为下句蓄势。 D.这首诗,前两句侧重写景,是为后两句作铺垫。这是将写景与抒怀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突出了诗的主题。 6.下面对这首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登高抒怀的七言绝句,“浮云”指的是困难、挫折、障碍,诗中指阻碍变法的奸邪小人或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B.“飞来山上千寻塔”,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用“千寻”既写出了峰上古塔之高,又写出了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25 带上她的眼睛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5-02-02)
22 古代诗歌五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5-02-02)
24 “蛟龙”探海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5-02-02)
23 太空一日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5-02-02)
21 外国诗二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5-02-02)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