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78341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 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 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5-02-2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68次 大小:315719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语文,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
  • cover
(课件网) 引进课文 知音,就是两个人彼此相知,心灵相通,心心相印,想到一起,做到一 起,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对知音。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传佳话 选自《吕氏春秋.本味》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正确朗读并背诵《伯牙鼓琴》,通过想象画面的方法体会艺术之美。 3.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欣赏,知音难觅以及音乐的魅力.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体会朋友间知音难觅的情感 教学难点: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教具准备:课件 一、导入课题,理解课题 上课前,老师要考考大家:课文讲的是哪两个人之间的故事呢?你对题目是怎样理解的? 二、初读课文,层层训练 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二、初读课文,层层训练   下面的句子,你能读好吗? 1.巍巍乎/若/太山。 2.汤汤乎/若/流水 3.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二、初读课文,层层训练   试着按斜杠有感情的读 三、学习生字,读读词语 三、学习生字,读读词语 美哉 巍峨 弓弦 蜀锦 曝晒 悔之晚矣 曝 曝晒 曝光 四、小组合作,理解文意 文言文与现代文有什么不同吗? 以第一句为例: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鼓”是“弹”的意思,———现代文中的“鼓”已经没有“弹”的意义了,词义现在已经消失了。“琴”指的是古琴。 你看,文言文中几乎每个字几乎都能表达确切的意思,有些词义古今变化很大。 四、小组合作,理解文意 文中的“善”,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善”字是“好、妙”的意思。通过这个词的理解,悟出理解文言文的要注意联系上下文。 文中的“巍巍”、“汤汤”这些叠词有什么 好处? 叠字的运用使诗文既呈现一种音韵之美、节奏感,又使作家诗人的感情得以酣畅淋漓的表达。这些词不仅让我们有了形象感,而且还让我们对锺子期的内心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四、小组合作,理解文意 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注释,小组内合作,试着翻译全文。 五、学习课文,体会感情 课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说说两个部分的含义。 五、学习课文,体会感情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交代故事的主人公 意思: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五、学习课文,体会感情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注释: 志:心志,情志 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 指东岳泰山。 善哉:好啊 乎:表示舒缓语气 魏巍乎若太山:想大山一样高峻 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 意思: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 五、学习课文,体会感情 以上文段是本文的第一部分,主要讲了伯牙弹琴,他的朋友钟子期欣赏音乐。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泰山。钟子期高兴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泰山!”过了一会儿,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 五、学习课文,体会感情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 知音 :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乃 :就。 复:再,又。 弦:在这里读作“闲”的音。 注释: 意思: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五、学习课文,体会感情 以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