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能和电功 一、教学背景分析 本节内容有两个特点:一是知识的综合性强,不仅要综合运用前面章节的电学知识,还涉及力学知识;另外一个特点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从实际问题引入新课,讲了知识后又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本节所讲的电功,是对初二所学功的知识的延续,而且也是后面继续学习电功率、焦耳定律等知识的基础。 学生有一定的电学知识的基础。而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对已有知识的进一步加深。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在研究电功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如:如何控制变量(电压和电流);如何体现电流做功的多少?可以通过交流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实验方案。 二、教学目标 1.知道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初步理解“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电流做功与电流、电压、通电时间有关,知道电功的公式及单位。 3.知道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的仪器,会读电能表。通过查电能表,了解家庭用电的情况,树立节约用电的意识。 4.通过实验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法,体会转化的思想。 5.查找和阅读我国电站的资料,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归纳能力,了解我国的电力发展,提升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电功的含义,电功的公式及运用。 难点:实验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 在分析电功的实质时,强调电流做功要引起各种变化:或牵引物体运动;或发热、发光;或发生化学反应等。再通过实验、模拟等手段,让学生知道电流做功有多种表现形式。 四、教学过程 1.教学引入 类比,猜想:电流是否也会做功? 引导学生分析类比: (1)打开阀门,涡轮转动,具有什么能?是什么能转化而来的?谁做了功? (2)闭合开关,灯泡发光,具有什么能?是什么能转化而来的?谁做了功? 2.“知识点”教学 电能和电功概念 教师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正在工作的电饭煲、洗衣机和台灯,它们消化了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谁做了功? 归纳得出: (1)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就是电流通过用电器做功的过程,电流做的功称为电功,用W表示。 (2)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实验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 1.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 让学生说出猜想结果和依据,然后通过几个例子进一步肯定学生的猜想: (1)一个手电筒和一台21吋彩电工作时电流差不多,工作相同的时间,哪个消耗的电能多?电流通过哪个用电器做的功多? (2)家庭中,一盏电灯和一台空调工作相同的时间,电流通过哪个用电器做的功多? (3)为什么我们提倡人走灯灭,夏季把空调的设定温度调高一些? 2.设计实验 提出问题: (1)探究过程中应采用什么实验方法? (2)如何衡量电流做功的多少? (3)按照你的思路,你需要哪些实验器材?要使不同的用电器电流相同而电压不同,应怎样连接用电器?要使不同的用电器电压相同而电流不同,应怎样连接用电器? 通过交流与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应当用控制变量法和转化法进行实验,可通过用电器工作时得到的内能或机械能的多少判断电流做功的多少。 要使不同的用电器电流相同而电压不同,可将不同的用电器串联起来;要使不同的用电器电压相同而电流不同,可将不同的用电器并联起来。 实验方案一:利用小电动机提升重物来定性研究。 根据重物被提升的高度,间接地反映消耗电能的多少,即电功的大小。 实验电路图: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记录表格。最后表格确定如下: 电压/V 电流/A 物重/N 时间/s 提升高度/m 做功/J 3.进行实验 师生合作完成演示实验:学生设计电路图,连接电路;教师进行指导,特别要求学生注意两电表量程的选择。 实验按以下步骤进行: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