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生日》教学设计 一、学习内容 本次课程内容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生日》,教材位于第83-84页。这一课时围绕调查班里同学生日所在季节展开,引导学生全面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与分析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为后续深入学习统计知识奠定基础。 二、教材分析 (一)核心素养关联剖析 数据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本节课的始终。在生日所在季节统计活动中,学生从收集数据开始,历经“数据分类”“数据收集”“整理与表达”等完整流程,这一过程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读懂媒体中的简单统计图表,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图表来表示和分析数据,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数据分析的过程,逐步形成数据意识。 (二)核心任务解析 “班里同学的生日分别在什么季节?”是本节课的核心任务。围绕这一任务,教材精心设计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聚焦于收集数据的过程。教材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的学习经验,提出诸如“每人在纸条上写出生日的季节”这样的调查方法,让学生先收集同学生日所在季节的信息,再对纸条进行分类整理,从而完成数据收集。智慧老人提出“把大家生日所在季节的情况涂在格子里”,为学生表示数据提供了具体指导。 第二个问题着重于用涂格子的方法表示数据。在教会学生涂格方法后,鼓励学生尝试用1个格子代表1个人来涂色表示数据,让学生亲身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特点。通过智慧老人的引导,学生明确所绘制的图像就是条形统计图。 第三个问题侧重于借助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教材通过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如“我们班……过生日的人最多”,引导学生借助统计图对数据进行比较;“我还发现…”则鼓励学生深入挖掘统计图表中的更多信息,帮助学生体会统计图蕴含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 三、学习目标 1. 积累统计活动经验:通过调查班里同学生日所在的季节,学生全程参与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与分析,积累丰富的统计活动经验,为今后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实践基础。 2. 认识并运用条形统计图: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能够理解其构成要素和特点,并能依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初步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基本应用。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深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学习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调查班里同学生日所在的季节这一活动,完整地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与分析过程,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正确绘制条形统计图,并能够根据统计图进行准确分析,清晰地表达数据所蕴含的信息。 五、学习准备 准备情境图贴图,用于在课堂上直观展示教学情境;制作教学课件,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六、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任务 1. 情境创设: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提问:“一年里你最喜欢哪一天呢?”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回忆并分享自己喜欢的日子,如生日、节日等,活跃课堂气氛。 2. 提出任务:在学生分享后,教师顺势提出本节课的任务:“那我们来调查一下班里同学的生日分别在什么季节吧。”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 厘清障碍:考虑到学生可能对季节划分存在模糊认识,教师及时进行讲解:“习惯上,3、4、5月是春季,6、7、8月是夏季,9、10、11月是秋季,12、1、2月是冬季。”帮助学生明确调查的标准,为后续顺利开展调查活动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情感投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调查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解决任务,理解新知 1. 探讨调查方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