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沁园春 · 长沙 毛泽东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沁园春 ·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 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 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 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 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入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 诗体。形成于唐而盛极于宋。它原本是配合燕(宴) 乐的辞,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文学 样式。词初起时称“曲子”,后来称作“长短 句”“诗余”等。词依长短可分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达240 字)。 一首词,只有一章的,称单调;有上下两阕 的,称双调;有三段的,称三叠。 词有定阕 阕有定句 句有定字 文体知识:关于词 词牌原是曲谱的名称,乐曲失传后,就成了词格律形式的标志。词 牌 规定着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等。词牌与词的内容无必然的联系。 有的词牌的下面另立标题或小序。如“沁园春”是词牌名,沁园,东 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见《后汉书》)。 “长沙”是标题,表明作品内容。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词典雅婉曲;豪放词雄浑高亢,且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 社会生活。 “诗言志,词抒情”。通常,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如梦令、虞美人、卜算子、忆江 南、江城子、破阵子、满庭芳、水调歌头、雨霖铃、 一剪梅、 永遇乐、菩萨蛮 词牌名 这首词作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当时革命 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 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建立了农民协会,创建了党 支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 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 长沙,这时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这首词大概是毛泽东 离开长沙时所作。 作品背景 1925年8月毛泽东回到韶山养病,并利用这段时间创办农民夜校,组 织农民协会,还秘密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韶山支部。这些举动惊动了 省城长沙。湖南省省长赵恒惕密派快兵赶赴韶山捉拿毛泽东。幸亏 毛泽东老师的儿媳妇从朋友那里得到了消息,毛泽东扮作乡下郎中, 被人用轿子抬出了韶山,来到了他老师的儿子郭梓阁开的食品店, 军阀随后就追到了这里,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郭梓阁把毛泽东藏 到店铺的夹壁里面。两天以后,追兵撤走了,毛泽东才从夹壁里面 走出来,马上一个人秘密地回到了长沙。 作品背景 朗读辨境 结合注释自由朗读这首词,你对这首词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豪迈,奔放,充满了革 命乐观主义精神。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 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 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再读本词,尝试用白话文翻译,并概括一下上下阕分别描写了什么场景 初步感知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 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 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 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 破浪,争先恐后。鹰在广阔的天空飞,鱼在清澈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