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81566

人美版 美术鉴赏 2.1 程式与意蕴:南宋山水——残山剩水忆难休 课件(共34张PPT)

日期:2025-02-23 科目:美术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38次 大小:799157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美,PPT,34张,课件,忆难,残山剩水
    (课件网) ▲扬州 ▲绍兴 ▲ ▲ ▲镇江 《千里江山图》局部 王希孟 《万壑松风图》 李唐 中国的山水绘画艺术中心由北方转向南方之后,南宋的画家们将会描绘出什么样的景色呢? 猜一猜 江南美景 南宋画家们会选择什么样的风格来描写这些山川之景呢? 欣赏南宋画家王洪笔下的山水画作品《渔村夕照图》。 想一想 秀美 淡雅 清新 灵动 画家笔下的南宋山水给你一种什么样的风格感受呢? 《渔村夕照图》王洪 李唐 李唐(约1066-1146),字晞古,河阳三城(河南孟县)人。是北宋后期至南宋初期最杰出、最有影响力的全能式画家。其在南北交替的变化中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山水画法,也成了两宋时期独具特色的山水画大家。是南宋“水墨苍劲”派的开创者,与刘松年马远、夏珪并称为“南宋四大家”。 他擅长山水,画风严谨质朴,气象雄伟,犹存北宋风范,山水造型章法以及笔墨上都明显更加概括简练。存世作品有《万壑松风图》《清溪渔隐图》等。 《万壑松风图》 北宋·李唐 《清溪渔隐图》 南宋·李唐 探究 章法图式 壹 笔墨趣味 贰 审美意境 叁 探究 对比赏析 ·小组探究 构图:将所有的美景,一览无余的汇聚到一幅作品之中“以大观小”的绘画形式称之为全景式构图。 章法图式 壹 《万壑松风图》 北宋·李唐 188.7cm*139.8cm 《溪山行旅图》 北宋·范宽 206.3cm*103.3cm 松林 云雾 浅滩 溪流 山石 章法图式 壹 《清溪渔隐图》 南宋·李唐 构图:以写描写特定的局部景象为主要内容,构图精简,“以小见大”的构图形式,我们称之为截景式构图(边景式构图)。 渔夫 小桥 草屋 树林 山坡 远滩 河流 山石 为什么在构图上会有这样的转变呢? 北宋时期,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社会整体高度繁荣,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万壑松风图》运用相对写实的手法,描绘出高大雄伟、气势磅礴的景象。 南宋靖康之乱后,百废待兴,加之南方社会环境因素,描绘出的是偏安一隅、清新秀美的截景式山水。 ———社会政治因素 《万壑松风图》 北宋·李唐 笔墨趣味 贰 《清溪渔隐图》 南宋·李唐 《万壑松风图》 北宋·李唐 笔墨趣味 贰 刮铁皴 钉头皴 斧劈皴 小斧劈皴 《清溪渔隐图》 南宋·李唐 笔墨趣味 贰 大斧劈皴 观《清溪渔隐图》,作品表面上给人以静止的观感,但无形中有一股自如的“气”萦绕于画面空间,给人无限的意想。由此可见,北宋到南宋的笔墨技法,由写实转向表意。 为什么在笔法上会有这样的转变呢? 地理位置、社会风貌、气候环境、植被生长等的差异。 南移后,由高原转移到水乡,所以用阔笔湿墨的画法,气韵生动的表现烟雨蒙蒙的画面,正是南方山水的在现。 ———地理环境因素 《万壑松风图》 北宋·李唐 《清溪渔隐图》 南宋·李唐 审美意境 叁 为什么在意境上会有这样的转变呢? 《万壑松风图》画家采用“以大观小”的方式,从不同视角将景物组合在一个画面中,全景式大山大水是对自然的宏观审视,给人气象万千之感。 《清溪渔隐图》采用“以小观大”的视角,认真品味微观世界里的奇妙景象。以一角之“有”,反衬出全境之“无”,以有限通向无限,来表达作者心中情感,展现出一种悠远、空旷的意境。 ———哲学因素 由此可见,从北宋到南宋,山水画不论是从构图、笔墨还是意境上都有很大的变化。李唐作为两宋时期的山水画大家,奠定了南宋山水画风的形成,马远、夏圭继承发扬了李唐的绘画风格,并将其进一步发展为特点更加独特和鲜明的“边角式”构图。 边角之风 《梅石溪凫图》马远 《雪溪放牧图》 夏圭 《松溪泛月图》 夏圭 《山坡论道图》马远 马一角,夏半边 马远,字遥父,号钦山。原籍河中(今山西永济附近),侨寓钱塘(今杭州)。南宋时期杰出的山水画家,其作品构思巧妙,精于布局,笔法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