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体量与力量 ———雕塑的美感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主题三 形态:指事物存在的样貌,或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 在中国传统雕塑中,《击鼓说唱俑》以“舞”的节奏与韵律,在空间中产生节奏感,表现韵律感。 击鼓说唱俑,东汉(公元25年-220年) 高56厘米 1957年四川成都天回山出土 一、雕塑的形态美 观看视频《击鼓说唱陶俑》,自由讨论完成以下表格 《击鼓说唱俑》 人物形象 人物动势 空间形式 (节奏、韵律) 思考评价 观看视频《击鼓说唱陶俑》,自由讨论完成以下表格 《击鼓说唱俑》 人物形象 人物动势 空间形式 (节奏、韵律) 思考评价 夸张、陶醉、忘情 手舞足蹈的表演状态 突出了“舞”的姿态和韵律 “形神兼备” 释迦摩尼坐像 高17米 北魏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绕襟衣陶舞俑 高44.7cm 西汉 二、雕塑的体量美 体量:指事物的体积、尺度、在艺术领域也指作品的秉性和气量。 卢舍那大佛 石刻 高17.14m 唐代 河南洛阳龙门奉先寺 乐山大佛 高71米 唐 四川摩崖石刻 “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 兵马俑 秦 陶俑 8000余件 掷 铁 饼 者 高1. 52米 希腊米隆 小组讨论:一件雕塑作品是不是体积越大,显示的力量 越大?把你的观点和大家分享。 铜奔马 东汉 青铜 高34.5cm 体量: 无论大小,都充满张力。 雕塑形体的量感,是对材料原本质量的超越。体与量并不总成正比关系,正如一团大棉花与一块小石头,并不需要通过称量去比较轻重。真正的宏伟并不是规模的宏伟,真正的量感也不是仅通过尺寸的大小所决定的。 三、雕塑的力量美 雕塑除具有体量感以外,同时也是一种“力” 的艺术。 从内容上看,雕塑最适合表现生命的力量感;从形式上看,雕塑通过形体结构能产生一种视觉上的张力。 古今中外的雕塑家都试图在有限的空间中展示作品内在的力量和风骨。 拉奥孔 大理石 高184cm 阿格桑德罗斯 阿提诺多罗斯 波利多罗斯(希腊) 知识链接:分享“木马计”的故事 拉奥孔是当时特洛伊城的一个祭司和预言家,他曾警告特洛伊人不要将木马引人城中。这触怒了雅典娜和众神要毁灭特洛伊的意志,于是雅典娜派出了两条巨蛇将拉奥孔父子三人咬死。 雕像中,拉奥孔位于中间,正在极力想使自己和他的孩子从两条蛇的缠绕中挣脱出来。 韦驮像 彩塑 高176cm 明 山西平遥双林寺 观察与思考: 小组讨论,结合绘画和雕塑, 谈一谈《韦驮像》的造型语 言(形态动势、面部表情、 服饰细节等) 作品名称 材质形式 表现题材 表现手法 艺术风格 拉奥孔 韦陀像 小组讨论:对比两件作品,并思考中西方雕塑在力量的表 达上有什么不同? 大理石 群像 彩塑 单一雕像 神话 佛像 肌肉:健硕 人物形象:表情非常狰狞,紧皱的眉宇,扭曲夸张的五官,眼神非常的绝望 身体动势:扭曲、蛇形蜿蜒 人物形象:紧闭的嘴,紧蹙的眉毛,炯炯有神的眼睛 身体动势:动与不动之间 服饰:天衣飞扬,满壁风动 它打破了时空限制,把人体的健美与和谐体现的淋漓尽致,充满着节奏感和韵律感。 注重写意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展现了内在与外在相统一的力量美。 空中之鸟 铜 高135厘米 法国布朗库西 作品《空中之鸟》完全摆脱了鸟的自然形态,将飞鸟的形态简化成一道圆弧,造型极其抽象,虽然作品造型很抽象,但是圆弧的线条却能引发人们对空中飞鸟的联想,让人想到鸟的飞升、搏击、飞翔的气势,整件作品造型灵动而富有张力,体现出一种内在膨胀的力量美感。 课堂总结: 本节课从形态、体量、力量三个方面探索了雕塑的美感,以及东西方在追求造型艺术精神内涵的联系与区别,希望同学们多从这些优秀的雕塑艺术中汲取造型语言和审美表达将审美的核心素养贯穿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 课后拓展: 搜集资料赏析《马踏匈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