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5 健康游戏我常玩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好好玩”,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念,学会辨别健康与不健康的游戏,掌握合理玩游戏的方法。其中第5课《健康游戏我常玩》着重从学生熟悉的游戏场景入手,让他们在交流、体验中明白什么样的游戏有益身心,如何选择并适度参与游戏,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律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案例,如展示不同场景下的游戏画面,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经历,思考游戏的多样性及健康与否,贴合二年级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 二、核心素养目标 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对健康游戏的喜爱,自觉抵制不良游戏,形成良好的游戏道德风尚,懂得在游戏中遵守规则、尊重他人。 法治观念:渗透基本的安全法规常识,如不在马路上玩耍游戏,明白游戏场所的合法性与安全性要求,初步树立法治意识。 健全人格:帮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克服困难、培养自信,发展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学会自我调节游戏情绪。 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意识到选择健康游戏、合理安排游戏时间是对自己身心健康负责,同时在团队游戏中增强对集体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清晰辨别健康游戏与不健康游戏,知晓各类游戏的特点与影响。 引导学生掌握健康玩游戏的方法,包括选择合适场地、合理安排时间等。 四、教学难点 促使学生将对健康游戏的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养成长期坚持健康玩游戏的习惯。 如何针对二年级学生特点,深入浅出地讲解游戏中的安全与法治知识,使其有效理解并内化。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各类游戏的图片、视频资料,如有益身心的户外运动游戏、沉迷电子游戏的危害动画等。 游戏道具,如跳绳、毽子、卡片等,用于课堂游戏体验。 制作评价卡片、小组讨论记录纸。 六、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法:创设多种游戏情境,如模拟户外游戏场景、电子游戏厅场景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不同游戏环境,增强体验感。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分享各自的游戏经历,培养合作交流能力与批判性思维。 直观演示法: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直观呈现健康与不健康游戏的对比,帮助学生快速理解。 实践体验法:安排课堂游戏环节,让学生亲身参与传统游戏,在玩中领悟健康游戏的魅力。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儿歌《健康歌》,师生一起跟唱、律动。 设计意图:利用欢快活泼的儿歌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歌曲主题与健康相关,自然引出本节课关于健康游戏的话题。 提问:“同学们,唱完这首歌是不是感觉活力满满呀!那你们平时最喜欢玩什么游戏来让自己活力四射呢?”引导学生踊跃发言,分享自己爱玩的游戏。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表达欲,了解学生日常游戏喜好,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二)健康游戏大发现 展示图片:呈现跳绳、踢毽子、捉迷藏、搭积木、下棋、玩电子游戏等多种游戏场景。 提问:“大家看看这些游戏,是不是都很熟悉?那你们觉得这些游戏都健康吗?为什么?”让学生观察思考,同桌间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以直观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同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初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游戏的健康性。 小组汇报: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对不同游戏健康与否的看法,教师适时引导补充。例如,对于跳绳,学生可能会说能锻炼身体,这就是健康的表现;对于长时间玩电子游戏,有学生可能提到会眼睛疼,教师借此强调其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表达观点的平台,锻炼口语表达,通过教师引导深化学生对健康游戏特征的认识。 (三)游戏分类小能手 教师讲解:“同学们说得都很棒!现在老师和大家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