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6 传统游戏我会玩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传统游戏我会玩》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六课。本单元以“我们好好玩”为主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学会健康、安全、有创意地玩游戏。本课侧重于让学生了解传统游戏,感受传统游戏的魅力,传承民族文化。教材通过展示不同地区、不同年代的传统游戏,如跳皮筋、丢沙包、滚铁环等,唤起学生对祖辈、父辈童年游戏的好奇,激发他们尝试玩传统游戏的兴趣。同时,教材还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游戏的玩法、规则,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合作能力,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让传统游戏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了解传统游戏背后蕴含的民族文化特色,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树立民族自豪感,认同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道德修养:在玩传统游戏过程中,培养学生遵守游戏规则、尊重他人、团结协作等良好品德,明白有序游戏、文明游戏的重要性。 法治观念:让学生初步知晓在公共场合玩游戏时需遵循一定的法律法规,不影响他人正常生活,维护公共秩序,懂得保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防止意外伤害。 健全人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传统游戏,克服困难,勇于挑战,在游戏中体验快乐、收获自信,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坚韧的意志品质。 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意识到传承传统游戏是自己的一份责任,鼓励他们将传统游戏分享给家人、朋友,带动身边人一起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为传统文化的延续贡献力量。 三、教学重点 认识多种传统游戏,了解其玩法、规则,感受传统游戏的趣味性。 体会传统游戏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主动传承和创新传统游戏,让传统游戏融入日常生活。 培养学生在玩传统游戏时,始终保持规则意识、合作意识,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收集各类传统游戏的图片、视频资料,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如老北京胡同里孩子们玩滚铁环、南方弄堂中跳皮筋的场景等,让学生直观感受传统游戏氛围。 准备一些传统游戏道具,如沙包、皮筋、毽子、陀螺等,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演示或让学生亲身体验。 邀请几位长辈(可以是学校老师、家长志愿者)录制短视频,讲述他们童年玩传统游戏的趣事、心得,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说服力。 学生准备: 提前向长辈询问他们小时候玩过的传统游戏,做好简单记录,带到课堂分享。 准备自己喜欢的一款玩具或游戏道具,用于课堂交流展示。 六、教学策略 情境创设法:通过播放复古风格的游戏场景视频、展示老照片等,营造浓厚的传统游戏氛围,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过去的游戏岁月,引发情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 体验式教学法:安排充足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自尝试玩传统游戏,如分组跳皮筋、丢沙包等,以身体之,以心验之,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游戏玩法、规则,感受游戏乐趣,领悟传统游戏魅力。 小组合作探究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传统游戏的传承与创新”等话题展开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分享智慧火花。 故事讲述法:引入长辈讲述童年游戏故事的视频或现场邀请长辈进课堂分享,以真实生动的故事打动学生,拉近学生与传统游戏的距离,让学生在倾听中了解传统游戏的历史变迁,增强文化认同感。 七、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播放视频:教师播放一段精心剪辑的视频,画面中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孩子们在街头巷尾玩各种游戏的欢乐场景,如跳房子、打弹珠、抽陀螺等,视频背景音乐选用具有怀旧风格的儿歌。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小朋友们,看了这段视频,你们发现这些哥哥姐姐、叔叔阿姨们玩的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