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 8加几、7加几》教学设计 课题 8加几、7加几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8、7加几”是在前面“9加几”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了计算进位加法的经验,教材在编排上凸显的是“凑十法”,不再出示接着数和实物操作的方法。重点在于让学生利用直观学具小方块探索“凑十”的过程。教学中,要迁移“9加几”的探究经验,类推完成“8+5”的学习。这种编排方式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思维发展特点,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能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理解8加几、7加几的凑十方法;理解和掌握8、7加几的凑十法口算过程,形成多样化的算法。2.学习内容分析:“8加几、7加几”是 20 以内进位加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 10 以内加法和 9 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对加法运算的进一步拓展,更是后续学习 20 以内退位减法以及 100 以内加减法的重要基石,为学生建立完整的加减法运算体系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通过自主探究计算方法,感受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迁移、类推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重点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8、7加几的计算方法。 难点 理解并掌握8、7加几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9加几》,大家还记得我们用什么方法能快速地算出得数吗?师:哪首儿歌能帮我们快速地“凑十”呢?反馈: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是一家,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师:你能用学过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1)新龟兔赛跑。 (2)圈一圈,算一算。 2.导入新课师:大家喜欢猜谜语吗?师:猜猜它是什么?课件出示:金黄葫芦树上挂,雀斑布满小脸颊。香甜可口治咳嗽,黑豆肚子里安家。(打一种水果)师:听说大象伯伯种的梨丰收了,我们一起去看看。 学生:“凑十”法。学生拍手背儿歌。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学生:喜欢。 学生独自猜一猜:是梨。 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做准备。通过猜谜语,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为引入新课做好了准备。 讲授新课 任务一:探究8加7的计算方法课件出示:师:仔细观察上图,你能从图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师:根据获取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师:要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梨”,应该怎么列式?师:我们已经会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那么我们可以用“凑十法”计算“8+7”吗?同学们试着算一算,如果有困难,可以借助小方块来摆一摆,也可以圈一圈、画一画等。师巡视了解情况,然后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8+7的?师:用数的办法很好,那如果加的数多了不方便数了怎么办呢?大家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师:用摆小方块的方法,怎样计算8加7?师:为什么要从右边拿2个放在左边?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师:谁能看着上面的图片,告诉大家把7分成几和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师:刚才同学们说的过程在算式中是这样表示的。课件出示:师:计算8+7,见8想2,先算8+2=10,再算10+5=15,这是用凑十法计算8+7=15。观察所摆的小方块,想想还可以怎么算?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师:计算8+7,见7想3,先算3+7=10,再算5+10=15。真棒,你太厉害了,会迁移学习,灵活地运用凑十法进行计算。这两种计算方法都是凑十法,一个是把8凑成10,分7;一个是把7凑成10,分8。你能再说一个用8+7解答的实际问题吗? 学生独自观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