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秋季学期期末义务教育质量监测 九年级化学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学校、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u-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 五育并举,劳育先行。下列劳动实践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打扫地板 B. 家庭烧烤 C. 废纸回收 D. 整理衣物 2. 空气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气体是 A. 氮气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3. 下列标志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A. B. C. D. 4. 下列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A. 汞Hg B. 氯cl C. 镁MG D. 锌zN 5.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海水 B. 雨水 C. 矿泉水 D. 蒸馏水 6. 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取用粉末状试剂 C. 读取液体体积 D. 倾倒液体 7.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 氧 B. 硅 C. 铝 D. 铁 8. 2024年4月30日,国际首套300兆瓦级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首次并网发电成功。从微观角度分析,压缩空气时发生变化的是 A. 分子质量 B. 分子体积 C. 分子间隔 D. 分子大小 9. 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A. 牛顿 B. 道尔顿 C. 拉瓦锡 D. 门捷列夫 10. 为防治大气污染,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A. 加强扬尘管控 B. 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C. 使用清洁能源 D. 直接排放工业废气 11. 下列做法不符合生活安全常识的是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 高层建筑物着火时,乘坐电梯快速逃离 C 家中天然气泄漏时,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 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要注意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12. 二氧化钛(TiO2)被认为是现今世界上最白的物质,俗称“钛白”。二氧化钛(TiO2)中钛元素的化合价是 A. +4 B. +2 C. +1 D. 0 13. 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飞船外壳使用了新型材料———铝锂合金,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铝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 B. 铝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 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3 D. 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14. 煤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可得水煤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X+H2,其中的化学式为 A. O2 B. CO C. CO2 D. CH4 15.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C.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D.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16. 《本草纲目》记载:“三七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三七中能止血的活性成分主要是田七氨酸(C5H8N2O5)。下列有关田七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B. 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5:8 C. 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D. 由5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1个氮分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17. 同学们在实验室用20gA与足量B充分反应,生成16gC和8g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A. 1:1 B. 2:1 C. 4:1 D. 5:1 18.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阳离子带正电荷,则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B. 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则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则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则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19.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 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 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 证明蜡烛燃烧生成水 20. 将铜粉和碳粉的固体混合物20g在氧气中充分灼烧后,冷却称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