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nit 5 Education Lesson 3 Understanding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英语北师大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第五单元第三课阅读课的第一课时。 【主题语境】人与自我 【主题群】生活与学习 【主题语境内容要求】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 【语篇类型】议论文 [What]文章开头介绍了获取知识和认识世界的正确方式(首先,需要提出问题;其次,通过观察周围的世界并研究相关事实以寻找答案;最后,思考可能的答案并逐个验证,以找到正确答案)。然后阐述了弗朗西斯·培根、伽利略等伟人如何运用这个方法勇敢地走出了传统思想的影响,找到了构建当今文明的知识王国的过程和大无畏的精神。 [Why]通过阅读,学生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在不断地增长和变化;我们要感谢先辈伟人的智慧,并学习他们敢于打破传统思想,坚持科学和真理,求真务实的精神。这对人类进步极其重要,比所有的财富都更加关键。 [How]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可分成三部分。第一段首先呈现“获取知识和认识世界的两种方式”,第二、三段通过三位伟人的例子来论证第一段中提出方法的正确性。最后两段,作者表明观点:虽然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在不断地增长和变化,但不可能知道所有的事情,也就是说世界总是充满问题的。因此追求知识和认识世界为全人类的发展作出贡献。 学情分析 基于问卷星的预习问卷调查数据,对学情分析如下: 1.本课有一部分单词,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困难,例如analysis, inefficient, primitive, assumption and civilization。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帮学生们先熟悉一下这些单词。 2.学生们基本可以理解文章大意,但是要自己用英语说清大意,以及对于文章结构的把握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备课时,针对这部分设计了“七选五”式的大意连线活动,并基于此活动,进而引导学生分析出文章的结构。 3.学生对于这篇文章的体裁及写作方法的理解还比较困难,分不清议论文和说明文的文体类型及写作方法。因而,备课时着重设计了这部分的智慧课堂互动环节,以保证上课时教师引导后,学生们能够做出正确的理解,并给予及时的反馈。 4.细节题的反馈数据表明学生们对细节的理解错误率很高,这是出乎意料的。因此,在精读环节特地设置了流程图进行知识梳理,帮助学生们理解细节信息。 5.学生们对于作者的写作目及作者态度的理解正确率只有三分之一,可见学生们预习时对于文章的解读不够深入。这是需要上课时重点引导的,并设置了课堂互动小测验题目,给予学生及时的学情评价。 6.关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数据可以分析得出,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还有待提高。这就决定了如何核心素养目标在课堂落实,成了备课的难点。后经过深度解读文本后,本人在精读第二段和第三段分别设计了问题,引导学生们进行批判性思维。并在精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后,又增设问题,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引导。在课堂的第七个活动中,即迁移创新层次的活动中,更进一步强调并引导学生利用批判性思维来对更多的科学家进行评价。 教学目标 在本课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 【语言能力】:通过阅读培根、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知识探索之路,梳理相关信息的词语及表达,理解并表达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学习常见的动宾短语、学习一些常用的保持上下文一致性连接手段;学习议论文语篇的主要写作目的、语篇结构特征,及例证的论证方法。 【文化意识】:通过比较、分析、思考培根、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名人故事,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学习科学家们勇于挑战权威,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思维品质】通过思维导图概括提炼主要信息,学生将知识清晰条理地结构化,并从科学家的身上学到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从而有意识地学会思考。 【学习能力】通过同伴学习,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