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87176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

日期:2025-04-0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486179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cover
(课件网) 张若虚 课堂导入 自古以来,月亮成为了文人墨客无尽的创作灵感之源,被他们深情地吟咏在笔墨之间。月亮承载着他们的爱恨情愁,见证着他们的悲欢离合,同时也展现了他们人生的坎坷历程。 在文人的笔下,月亮是一种情感的象征,一种思绪的载体。它犹如一面明镜,映射出人们内心的波澜与情感。在寂静的夜晚,月亮的光辉洒满大地,给人带来无尽的遐想。文人们借助月亮的形象,表达了对人生、爱情、友情等世间百态的感悟与体验。 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课堂导入 学习目标 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诗情画意。 1 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2 在反复朗读中把握情感,感悟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三观。 3 扬州(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张若虚生平事迹不详,唯知其曾任兖州兵曹。开元初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 张若虚(约660年-720年) 走近诗人 其诗作语言清丽,富有跌宕起伏的音乐美感,诗境优美深邃。《全唐诗》中张若虚的诗作仅存两首,一首是五言排律《代答闺梦还》,写闺情,诗风近齐梁;另一首就是千载传诵的抒情杰作《春江花月夜》。 走近诗人 当作者创作这首诗时,他或许正身处异乡,宦游在外。在一个如画的夜晚,他独自漫步于江边。那一晚,月光皎洁,风轻云淡,春暖花开,景色宜人。 作者抬起头,仰望那挂在天边的一轮明月,银色的月光洒在他的身上,仿佛为他披上了一层薄纱。湿润的江风轻轻拂过,带来阵阵凉意,使他感到无比舒适。 面对滚滚流去的江水,作者陷入了沉思。他想象着自己的人生就如同这江水一样,不断地向前流淌,无法停歇。而眼前的景色也让他不禁感慨万千,心中涌起了无限的诗意。 探寻背景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吟咏品诵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吟咏品诵 示范朗读 梳理层次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春江花月夜》全诗四句一韵,凡九韵(九段),每一韵构成一小段,思想变化可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全诗从月出写起到月落结束,可分为三大层次。 月下之景 1-8句 关于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绘 月色无垠 月色纯净 景物美 月下之思 9-16句 由景引发的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 人生无尽 宇宙永恒 哲理美 月下之情 17-36句 抒写思妇游子的两地相望相思之情 思妇怀远 游子思归 情感美 梳理层次 全诗紧紧围绕“春”、“江”、“花”、“月”、“夜”五字布局谋篇,层层抒写。诗歌情节也随此五字逐步展开和逐步归结。 文章标题包含了几种意象? 哪个意象贯穿全诗? 本诗展现了它的哪几种状态? 解读题目 “月”———贯穿全诗,是全诗的纽带 以“月”意象的四种状态为线索 解读题目 文章标题包含了几种意象? 哪个意象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