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中 国 建 筑 特 的 征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 必修 下册 语言建构与运用 理解中国建筑的“词汇”、“文章”和“文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 明确阅读说明文的方法,用找关键词法和思维导图法,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了解中国建筑特征,感受中国建筑之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 体会理解建筑是一种文化,文化在于创新,更在于传承,每一位同学都是文化的传承者,明确肩上的责任,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体会文章的人文精神。 教学目标 作者简介 梁启超长子 梁思成(1901—1972) 梁启超之子,建筑学、建筑史学及建筑教育领域的杰出学者。作为中国近代建筑教育的先驱者之一,他以其卓越贡献在建筑界享有盛誉。 1915年至1923年,他在北京清华学校接受教育。1924年,他赴美国深造,入读康乃尔大学,后转至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深造。1927年,他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同年及次年,他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继续深造。1928年,他归国,在沈阳东北大学创立建筑系,并担任教授及系主任直至1931年。1946年,他参与创建清华大学建筑系,并在此担任教授及系主任直至1972年。 林徽因之夫 作者简介 梁思成(1901—1972) 梁思成教授,其一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与保护,为我国建筑史的研究领域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中国最早采用科学方法对古代建筑进行调查研究及文献整理的学者之一,他的学术成就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其著作成为中国建筑界宝贵的文化遗产。 梁思成教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主要设计者,并领导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他的代表作《中国建筑史》和《中国雕塑史》不仅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其后的建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写作背景 本文发表于1954年1月。建国初期,随着北京新城建设的开展,古城的城墙和城门也随之面临被拆除的命运。为此,梁思成奔走呼告,然而,他的呼吁无济于事,城墙被拆了,能代表老北京的城楼和牌坊也被拆除了...... “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为我们文化衰落消失的现象。” “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 “一国一族之建筑恰能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 ” 拓展知识 科普说明文 定义:是指反映和总结处于世界前沿的科学的发展状况、科研动向和最新科研成果的文章。 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 举例子、下定义、引用、作比较、打比方、摹状貌、列数字、分类别、列图表、作诠释(解说) 表达方式 以说明为主,但也使用描写、叙述、议论等手法 语言特点 简明、确切、通俗、生动 说明对象 自然科学和技术工程(如太空探测、环境保护、生物进化、人体生理、物质微观探索、植物转基因研究等)及社会科学方面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一)中国建筑的影响 (二)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 (三)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 (四)各民族建筑间的“可译性” 文本探究 (一)作者是如何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的? 地域分布 空间层面 历史跨度 时间层面 文本探究 (二)找找九大特征中的关键词,作者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哪些属于结构特征?哪些属于装饰特征? 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1.个别建筑构成 2.群体建筑构成 3.结构方法 4.斗拱 5.举折、举架 6.屋顶 8.部件的装饰作用 9.材料的装饰作用 7.颜色 总体特征 结构方法 外观装饰 文本探究 (三)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有哪些? 屋顶 台基 主体(房屋) 个别建筑构成 群体建筑构成 左右对称 坐北朝南 有主有次 户外空间 文本探究 (四)中国建筑的结构特征有哪些? 框架结构 举折 举架 斗拱 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