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88640

模块二 光学第二讲 光现象第2节 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含答案)2025年贵州省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日期:2025-02-07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1次 大小:19020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模块,应用,一轮,物理,中考,贵州省
  • cover
2025年贵州省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教材系统复习-模块二 光学 第二讲 光现象 第2节 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6年3考) 考点梳理 平面镜成像 1.特点: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平面镜成 的 像.简记为正立、等大、对称、虚像. 2.原理:光的反射. 3.实像和虚像 (1)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像,能用光屏承接,一般是 的. (2)虚像: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像, 用光屏承接,一般是正立的. 4.平面镜的应用:穿衣镜、潜望镜. 5.凸面镜与凹面镜 (1)凸面镜:对光有 作用,起到扩大视野的作用. (2)凹面镜:对光有 作用,起到会聚光的作用. 【即时训练】 同学们每天早晨起来洗漱时要通过平面镜观察自己的面容,我们在平面镜中的像是 (填“实像”或“虚像”);当我们面镜时,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重难点突破 平面镜成像作图 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的步骤 (1)选取物体(像)上的特殊点. (2)找出像、物的特殊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 (3)用虚线连接特殊点与其对应的对称点,并标注垂直符号. (4)用虚(实)线连接对称点即为像(物体). 2.画平面镜的步骤 (1)将像与物的对应点连线(虚线). (2)作出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 (3)用短斜线标出平面镜的非反射面. 注:①像、物关于镜面对称;②物体为实线,虚像、像物连线的辅助线用虚线. 【针对训练】平面镜成像作图 1.(宿迁中考)在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2.(日照中考)如图所示,物体AO放置在水平面上,A′O是AO在平面镜中的像,且A′O垂直于AO.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镜面与水平面夹角的大小. 3.(安顺中考)在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点光源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过A点的光路图. 实验突破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 2.实验装置图 3.实验器材分析 (1)刻度尺(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2)选用两支外形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与像的 关系). (3)选择较薄透明玻璃板的原因(透明: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薄:避免出现两个像). (4)光屏(判断所成像的虚实). (5)方格纸或白纸(用于测量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4.物理研究方法 实验中用未点燃的蜡烛代替 ,这种物理研究方法称为 法. 5.实验操作分析 (1)为了便于观察,本实验应选择在 的环境中进行. (2)实验时将玻璃板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以确保像和物能完全重合. (3)实验中,代替像的蜡烛 点燃. (4)观察时眼睛的位置 图1 图2 ①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时,眼睛应从点燃蜡烛的同侧透过玻璃板观察,如图1; ②探究像的虚实时,眼睛应从光屏的同侧直接观察光屏,无需透过玻璃板,如图2. 6.实验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成正立的虚像. 7.交流与反思 (1)透过玻璃板观察到两个像的原因:玻璃板太厚,前后表面各成一个像. (2)测得的像和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不相等的原因:①移动未点燃的蜡烛时没有与像完全重合;②玻璃板太厚;③测量距离时存在误差. (3)多次改变蜡烛的位置进行实验的目的: . 【母题】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实验中,小强同学利用如图1的器材进行实验,其中AB是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 图1 图2 ◆基础练 (1)实验中选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原因:玻璃板能成像,且具有透光性,从而便于确定 . (2)实验应选择外形 (填“相同”或“不相同”)的两支蜡烛A和B,目的是为了确定 (填“像的位置”或“像和物的大小关系”).还需要增加的器材是 和火柴. (3)移去蜡烛B,将光屏放在蜡烛的像的位置, (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