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90629

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共26张PPT)

日期:2025-02-1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50390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纲要,26张,课件,建立,国家,多民族
  • cover
(课件网)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李贽《藏书》 前259年也就是长平之战后一年生于赵国……十三岁时,继其父庄襄王践登王位。他生有孔武有力,自幼便养成自尊自大的脾气……过人的精力。一方面他过着穷极奢靡的生活,浸润在销魂蚀骨的声色里;但另一面他仍能勤劳的处理政事。有一个时期,他自己规定每天要批阅一定分量的文牍,直到批阅完了,才肯休息。 ———傅乐成《中国通史》 “秦王为人,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少恩而有虎狼心” ———《史记·秦始皇本纪》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程标准: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 一、为何是秦———秦的统一 二、秦制何变———秦朝建立和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三、亡秦者何———秦的速亡 主题引领 周秦之变 汉朝 西周 春秋 秦朝 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 册封秦为诸侯 前475年 前221年 秦朝建立 战国 楚汉相争 前207年 秦朝灭亡 前202年汉朝建立 前209年 陈胜起义 前356年 商鞅变法 战国初期形势图 战国末期形势图 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问题探究 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 任务:阅读课本,探究秦国统一中国的原因 客观条件———大势所趋。 ①政治上: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②经济上: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主观条件———秦国的强大。 ①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②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③商鞅变法后,秦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 ④远交近攻策略 如何理解? P14 引言《吕氏春秋》 一、秦的统一 秦统一的过程 一、秦的统一 (一)统一的条件:人心、经济、地理、统治者、变法改革 (二)统一的经过: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军事上: 2、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 【补充】文书制度:在秦朝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中,文书发挥中重要作用,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秦朝还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文献与出土材料均反映秦朝文书十分繁密。秦始皇日夜批阅大量文书,不达到一定的数量“不得休息”。 公元前221年,我国政治文明历程出现拐点 (1)从分裂割据到实现统一。 (2)从分封制发展为全国推广郡县制。 (3 )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 (1)皇帝制度 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朕”。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与上。上至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皇位世袭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垂直管理地方(中央集权)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 皇帝 最高统治者 中央政府 郡(守) 县(令或长) 地方政府 中 央 集 权 制 度 (2)三公九卿制度 (3)郡县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军事(虚设) 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丞相助手,监察百官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九卿 分工协作配合 牵制 分封和郡县之争 李斯 王绾 周代开国所封宗室很多,但后代疏远,互相攻击如仇敌,征战不休,非“安宁之术”。 郡县 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分封 如果是你,你会如何选择?说出你的理由。 相同点: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分封制 郡县制 基础 血缘 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