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90726

8.1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2-22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6435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学年,七年级,法治,道德,统编,2024-2025
  • cover
第八课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第一框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本课是第三单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后一课,也是文化教育的落脚点———人”,相对前两课更为生活化。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本框“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主要探讨了传统美德对社会建设的意义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本框也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举例说明对教材提供的美德内容的理解认知,观察生活、关照自己。 德育不具体、不可测量、有的脱离实际而且没有时限性。德育教育的难点就在于德的隐蔽性和变化性,其外在表现为在不同人面前的不同行为和独自一人时的行为。这些行为又被有不同时代背景、文化背景、教育背景和价值观的人去解读,而解读出的结果也就大相径庭,最终使其成为每个人头脑中既清晰又模糊的东西。从而导致传统美德教育枯燥乏味、空洞无物。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在明确的“美德点”上多让学生分享故事,交流这些美德对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影响。 1.通过“为什么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课堂活动,根据“成语中的中华美德故事”教学情境设置,围绕议题“蕴含着什么中华传统美德?你也讲一个”明确中华传统美德的地位。(政治认同、道德修养) 2.通过“认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课堂活动,根据“探究与分享”教学情境设置,围绕议题“谈对‘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的理解”荣辱观的日用而不觉,并以“相关链接”进一步拓展认知,为学生从现有经验寻求更多体验指明方向。(道德修养) 3.通过“还有哪些方面的传统美德”的课堂活动,根据“诵读教材、阅读感悟”教学情境设置,围绕议题“列举你所知道的向上向善、精忠报国、为国争光的感人事例”广泛交流,加深印象、深化理解。(道德修养、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 中华传统美德的表现及其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理解中华传统美德对中华文化发展的意义。 1.教法:实例分析、归纳强调、多媒体演示。 2.学法:自学式、归纳法、资料查阅、探究交流。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感动中国》或《道德模范人物》颁奖典礼开头部分。 思考:国家为什么要组织此类评选活动?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点评后明确:此类评选活动有助于我们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惑,提升社会道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教师导入: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就是要我们传承核心思想理念、弘扬中华人文精神、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要用它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坚定文化自信,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 二、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 探究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1.活动环节一:讲美德故事,品美德价值 多媒体出示“负荆请罪”“闻鸡起舞”“程门立雪”美德故事的小视频或者素材: ◆负荆请罪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认为上卿蔺相如功劳不如自己,官位却在自己之上,为此他非常不满,便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退让,表示将相不和就会削弱国家的力量。廉颇听闻后,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从此以后,他们成了好朋友,齐心协力保卫赵国。 ◆闻鸡起舞 西晋末期,社会动荡,内忧外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那时有个叫祖逖的人,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希望报效国家。有一天,他们在半夜听到鸡鸣,心情振奋,于是披衣起床,拔剑练武。 ◆程门立雪 杨时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一天,他与游酢一起去老师程颐家请教问题。时值隆冬,朔风凛冽。到程颐家时,适逢老师在炉旁闭目养神。他们担心惊扰老师,就在旁边静静等候。程颐觉察后,门外的积雪已经有一尺深,但杨时和游酢依然恭敬侍立。 思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