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 物体的运动 课标解读 核心概念: 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学习内容与要求: 3.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①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②知道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常用方法。 ③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 大致速度。 ④描述生活中常见物体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运动方式,比较不同的运动,举例说明各 种运动的形式和特征。 教材分析 《物体的运动》单元一共安排了八课时,围绕机械运动展开教学内容。第一课“运动 和位置”,将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作为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的依据; 第二、三、四课从学生日常生活出发,研究运动的不同形式。其中第二课“各种各样的运 动”用贴圆点的方法研究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进行分类;第三课“直线运动和 曲线运动”按运动的路线可以把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类,生活中不少物体的 运动是多种运动方式的组合;第四课“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研究物体的形状、物体在斜面 上的摆放方式、斜面的坡度大小等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状态或运动快慢;第五课 “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和第六课“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借助秒表、软尺等 工具,通过测量时间和距离,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第七课和第八课制作和测试 “过山车”,利用现有材料按要求设计制作“过山车”,了解技术与工程实践的一般过程和 方法,同时也是对前几课所学概念的一次综合应用。 复习整理课是帮助学生回顾重点实验,重温概念,梳理单元中每一课时知识点之间 的内在联系,串点成线、多线共进、连线成面,构建属于每个学生自己的整体性的单元知 识脉络。 教学策略 1.用观察的方法确定和描述物体的位置,学会从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描述物体的方位, 用观察和简单的测量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 2.用路程和时间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开展比较两个物体运动快慢的活动,相同时间比 路程或相同路程比时间。 主要学习活动 1.观察 2.实验探究 3.制作 第1课时运动和位置 课型 活动探究课 课时 1 学情分析 对于运动,学生并不陌生,他们有着许多生活经验。但是学生对于物体的运动还有一些 不完善甚至错误的认识,例如他们往往无法判断人站在自动上升的扶梯上时是否在运动,其 原因是缺少“参照物”的概念。在本课中学生将通过观察图片与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 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来判断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科学思维 *初步感知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 探究实践 *判断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测定和表述某个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态度责任 *感知大自然生命运动的多样性。 *与同伴合作探究,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能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难点 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需要包括方向和距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软尺、活动记录表、“米字方位图”、测量尺等。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 设计意图 一、聚焦 (7分钟) 1.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老师从教室门口走到讲台的这 个过程中,老师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说一说你的判断依据。 2.知道了位置改变,物体就是运动的。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判断 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呢 怎样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板书课题) 直观导入,引起学生对运 动和位置的探究兴趣。 二、探索 (20分钟) 活动一:对比观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