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92795

【大单元教学】1.1光从哪里来 单元整体设计+课时教案

日期:2025-02-10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1次 大小:9964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教学,里来,整体,设计,课时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光从哪里来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选自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探寻光的路线》的第一节内容。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光现象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直观的认识,尤其是他们对光的感知,几乎成为了本能的一部分。然而,这种认识大多停留在感性的层面,容易受到外界客观条件和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 本节课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发现有的物体能够自行发光,而有的物体则不能,从而在他们心中建立起“光源”这一科学概念。为了深化理解,我们还会带领学生比较各种光源的发光方式以及它们的能量来源,让他们认识到光其实是一种能量形式。此外,我们还将探讨其他能量形式与光能之间的转化方式,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 2.学习者分析 五年级的小学生们对周围世界展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与旺盛的求知欲。他们已初步掌握了观察、探究实验的方法,并形成了规范操作的意识。尽管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光现象,如太阳光、灯光等,并对此有着丰富的直观感受,但他们对光的理解大多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精确的比较,以及对光源特性的敏锐洞察。为了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光,本课将通过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生动具体地向学生展示光源的各个方面。 3.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知道自己能发光的物体是光源,光源发光需要消耗能量。 科学思维:观察各种发光的物体,能指出哪些物体是光源。 探究实践:会按照光源的特征给发光物体分类。 态度责任:乐于研究光现象,乐于分享与发现;意识到光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自己能够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难点:知道光是一种能量形式,光源能够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光能来发光;知道光源发光都会消耗一定的能量。 5.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表现程度自评互评师评光源的概念通过图片观察与讨论,能辨别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理解光源的概念能基本能不能光源与反光物体通过观察各种发光现象,能区别光源与反光物体能基本能不能光源是怎样发光的知道光源发光需要消耗能量能基本能不能学习收获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寻找“发光”的物体教师活动1 一、视频导入 1.课件出示视频《光是哪里来的》 师: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光,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夜晚,奇奇和究究走在路上,奇奇打着手电筒,对究究说“如果没有光,我们将什么都看不见!”究究很好奇,于是问奇奇“都有哪些物体能发光呢?” 师:是呀,哪些物体可以发光呢?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吧。 2.揭示主题 今天我们一起要探讨的主题就是“光从哪里来” 课件板书:光从哪里来 二、搜集证据 师问: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发光的物体呢?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生举手回答 课件出示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张图片,你能找到里面发光的物体吗? 生举手回答 师小结:是的,我们看到的这些物体都可以发光,请同学们把它们都记下来吧。学生活动1 观看视频,初步感受光的存在 了解本课主题 小组讨论,组内交流,举手汇报 生1:太阳、月亮 生2:灯、萤火虫 生3:篝火、汽车车灯 生4:手电筒 …… 生举手回答:有河水、月亮、星星、萤火虫、灯、篝火……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观看视频和设计情境,引导学生感知光的作用,深刻体会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光。环节二:处理信息和搜集证据教师活动2 认识光源 师问:刚才我们记下了一些发光的物体,那请问同学们呢,它们是自己发光的吗? 生举手回答 课件出示 师:我们可以把大家说得整理成这样的表格。 师小结:月亮在夜晚很亮,但并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