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归 园 田 居(其一) 陶 渊 明 陶渊明(365--427) 又名:潜 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 谥号:靖节先生 东晋最杰出的诗人,作品风格自然,语言清新,情感真实,对后世影响很大。 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开创田园诗一体,被称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山水田园诗派 发展脉络 晋 陶渊明 田园诗派 南朝·宋 谢灵运 山水诗派 唐 王维、孟浩然 宋 杨万里 山水田园诗派 (王孟诗派) 陶渊明曾祖父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39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当束带迎之”,他叹道“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过着躬耕自给的田园生活,死后,友人私谥“靖节”,所以后代也称他为“靖节先生”。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饮酒(其五)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现存文章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 ,诗125首,多为五言诗。诗歌风格质朴、平实、清新、自然。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而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 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 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 对淳朴田园生活的热爱, 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朗诵全诗 纠正读音 “归” 1.“归园田居”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诗眼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1.从何而归?———来处 (用原句回答) 比喻官场生活。 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可以看出官场对陶渊明生活带来的诸多束缚。 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误落尘网中 久在樊笼里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尘网:足见他对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度厌恶。 误: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 三十年:误入之久 整句话表达了诗人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 背景:在封建社会中人们若想实现政治理想,建功立业,只能当官,走仕途。但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于追名逐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回归田园生活。 1.诗人为何而归?请用原文回答。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守拙归园田。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2.为何而归?———归因 1.诗人为何而归?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本性) 陶渊明自幼受儒家思想熏陶,曾有过“大济苍生”的宏愿,只因政治黑暗,“有志不获骋”,才转而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2.为何而归?———归因 守拙归园田 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守拙”? 守拙:守住本心 “拙”有原始本真的意思。陶渊明强调自己不会顺应世俗的潮流,而是要坚守自己的纯真本性,更强调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 “归园田”: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1)羁鸟、池鱼:笼中鸟、池中鱼 (2)(特点:毫无自由) 比喻。陶渊明自比,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样,失去自由。 (3)(恋旧林、思故渊:思归) 表达了诗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