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https://preview.21cnjy.com/f2/2025/02/6f/6f85a3949502868614baffcfc9bd5b2d.png)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 春天在哪里 教学设计 课题 1 春天在哪里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魅力,通过观察自然景象和社会习俗,如植树节和清明节,培养他们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度。课程鼓励学生使用中国画的传统工具,以点、线及墨色晕染技法,创造性地表达对春天的理解与想象。结合‘大地母亲’单元,学生将从生活中发现艺术灵感,学习艺术家如何捕捉季节之美。为帮助一年级学生克服艺术表现上的挑战,教师将采用互动教学法,包括户外观察和观看视频等,确保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探索和创作。 2022新课标要求 1、认识并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如温暖的阳光、盛开的花朵、绿意盎然的树木等。2、学会使用水彩、蜡笔等绘画工具,运用线条、形状、颜色等基本元素进行创作,能够运用简单的构图技巧,表现出春天的美好景色。3、学会欣赏并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审美感知:识别并描述春天的自然特征,如温暖阳光、盛开花朵和绿树,增强对自然美的敏感度。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文化含义,提升审美意识。2、艺术表现:学习使用水彩、蜡笔等工具,运用线条、形状和颜色创作,展现春天的美好景色。通过简单的构图技巧,提高艺术表达能力。3、创意实践: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利用不同材料表达对春天的感受和个人风格,促进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发展。4、文化理解:了解春天相关的节日习俗(如植树节、清明节),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培养文化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对大自然充满兴趣。本章节通过《春天在哪里》主题,引导他们发现和表达春天的美好。学生已有基本绘画技能,但需进一步指导构图和色彩运用。教学将通过多样化活动激发每位学生的创造力,培养观察力和审美能力,同时加强团队合作与尊重他人的意识。 重点 通过观察和创作,让学生发现并表达春天的美好,培养他们的审美和创造力。 难点 指导学生掌握构图技巧和色彩运用,提升艺术表现力的同时加强团队合作与尊重他人的意识。 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准备:绘画工具:画纸、绘画工具、观察记录与体验工具,胶水与剪刀等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新知导入(播放视频)跟着歌曲《春天在哪里》唱一唱,跳一跳。 观看视频,学唱歌曲,了解春天的特点。 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学习情境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示图片)春风又绿江南岸(中国画)2007年吴冠中 中国美术馆藏二、找一找滴答滴答,沙沙沙沙。春天的脚步近了,你听到了吗?到大自然里找一找春天的景象吧!学生1. 丁香花:看,丁香花开了,紫色的花朵像小星星一样,散发着淡淡的香味,真漂亮! 2. 玉兰:玉兰树上的花朵好大呀,白色的花瓣像小碗一样,春天来了,它们都开得特别精神! 3. 蜜蜂:小蜜蜂在花丛中忙忙碌碌地采蜜,它们嗡嗡地飞着,好像在说:“春天真甜呀!” 4. 蝴蝶: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它们的翅膀五颜六色,像春天的精灵一样,真美呀!三、看一看美术作品中的点、线是如何变化的?(出示图片)绿遍江南(版画) 1963 张新矛 朱琴葆 年中国美术馆藏春风杨柳万千条!艺术家用点和线表现了春天的美。(出示图片)淡黄杨柳舞春风(中国画)1942年陈树人 广州美术学院藏四、想一想晕开的墨色能表现什么?(出示图片)学生:晕开的墨色让画看起来有远近,像雨中的景色。五、活动一试着用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表达对春天的感受。(出示图片)桃林、春之声六、新知讲解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用辛勤汗水谱写幸福生活的乐章。(出示图片)春天的节气七、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