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元 日 [宋]王安石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改革家,当时刚刚当上宰相。当时的他,立志于改革。 这一年元日,即农历正月初一,春节。王安石看到人们忙着准备过春节的情景,联想到变法开始的新气象,便提笔写下了这首诗歌。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擅长说理与修辞,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派,世称“王荆公体”。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初读古诗,感受韵律。 读 再读古诗,想象画面。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除,去。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屠苏:诗中指一种酒,根据古代风俗,常在元日饮用。 屠苏酒 屠苏酒,是中国古代春节时饮用的一种药酒,又名岁酒。相传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可以避邪不染瘟疫,是由唐代名医孙思邈发扬光大的。饮用屠苏酒,要按照先幼后长的顺序,原因是小孩过年又长一岁,大家要祝贺他,而老年人过年则又少了一年的生命,迟一点喝,含有祝他们长寿的意思。 爆竹声中 一岁除,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 春风送暖 入屠苏。 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的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这首诗写的是春节除旧迎新,热闹换了的景象。说的就是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在人们的鞭炮声中到来,从这一句中,我们可以感到 人们过新年的喜悦之情。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初春的阳光,统摄全篇 这句诗描写人们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全家开怀畅饮屠苏酒的画面。 这两句诗引用了宋代过新年的两个传统习俗,充分表现了大年初一热闹、欢乐的节日景象。 放爆竹 辞旧迎新 喝屠苏酒 驱除瘟疫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瞳瞳: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 新桃、旧符:桃符是古代新年时悬挂于大门上的辟邪门饰,春联的前身。 千门万户 曈曈日,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 总把新桃 换旧符。 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千门万户曈曈日 千家万户都照进了温暖而明媚的阳光,让人觉的前途一片光明,充满了希望。 这不是普通的生活,而是新生活的开始,当时王安石正担任宰相,推行变法,在他看来他的新政就如这即将升起来的太阳,终将照进千门万户,给百姓春风般的温暖,也给百姓新的希望。 总把新桃换旧符 此句是对古代春节换新桃符习俗的描写,如今我们春节最重要的习俗贴对联,便是起源于“桃符”。当时的王安石人认为国家的政策正如新年一样,只有除去旧的不好的东西,我们才能迎来新的更好的生活。 新桃换旧符,辟邪、祈求平安 旧年 旭日 一岁除 曈曈日 不合理的制度 陈旧的法规…… 新生活、新希望 国富民强的理想 旧符 新桃 不合理的制度 陈旧的法规 新政策、新法规 结构:上下结构 组词:符号 音符 造句:看着美景,一串串优美的 音符从他脑海中飘出来。 音序:F 部首: fú 体现: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表现了王安石对改革充满信心。表面上写的是元日这一天宋宋朝百姓新年的节日习俗,其中隐喻的是王安石的政治理想。 诗歌主题 《元日》是一首写 的即景之作,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 , ,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古代迎接新年 饮屠苏酒 开门迎新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万象更新 光明美好 状物 言志 板书设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