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94253

【高效课堂】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学习任务单

日期:2025-02-2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学案 查看:51次 大小:4012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高效,课堂,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习作:家乡的风俗》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1.感受祖国民族文化习俗的魅力,尊重并热爱家乡的民风民俗。(文化自信)2.创设交际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间的团结协作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感受和吸收习俗文化的智慧和营养。(语言应用)3.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思维能力)4.通过阅读习作例文和学生交换习作,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将所学的作文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同时让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审美创造) 任务一(预习) 课前任务:(布置预习内容)讨论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选择一种做好习作准备。如祭祖、嫁娶、丧葬中的风俗习惯,小孩子满月抓周的做法,盖新房上梁的仪式等等。习作准备(1)课前搜集资料,准备习作素材。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提示学生主要从风俗的由来、内容或活动形式、寓意、人们对这种风俗的看法等方面搜集资料。(2)完成资料搜集单。 习俗名称或参加的活动:_____ ①_____ ②_____ 任务二: 活动一:明确写作对象确定风俗:思考家乡独特的节日、婚丧嫁娶、传统技艺等活动。比如春节时的舞龙舞狮、元宵节的花灯会、端午节的赛龙舟等,选出印象深刻且有丰富素材可写的风俗。挖掘内涵:每种风俗背后都蕴含着特定意义。像春节贴春联,是为了驱邪避灾、增添喜庆氛围,表达对新年美好生活的期盼。挖掘这些内涵能让文章更具深度。 活动二:收集丰富素材 回忆经历:回顾自己参与该风俗活动的过程。比如参与庙会,记忆庙会上特色小吃的味道、杂耍表演的精彩瞬间、拥挤热闹的人群场景等。请教长辈:长辈知晓更多风俗细节与由来。询问中秋节拜月仪式流程、当地特殊讲究,从长辈讲述中获取生动故事和历史渊源,丰富写作素材。查阅资料:借助书籍、网络搜索家乡风俗相关内容。如写少数民族风俗,通过资料了解其独特服饰、舞蹈动作含义,确保内容准确详实。 活动三:结构指导1.选择介绍一种风俗①主要特点②介绍这种风俗的来历③介绍这种风俗的内容或活动形式④介绍风俗背后的文化内涵⑤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2.选择写一次风俗活动经历①按照一定的顺序列出可写的内容。②回忆参加这次风俗活动的时间、地点、人员、③活动现场情况具体过程。④风俗特点或风俗来历适当穿插。⑤自身的感受。针对当前一些地区还存在着个别落后的风俗现象,可以表达自己对这种风俗习惯的看法,在理解传统风俗习惯的同时,也认识到一些风俗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进,培养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活动四:写法指导1.开头引入:简短精炼,可以直接描写风俗,也可以引用诗词、童谣、神话传说来引出主题。 2.中间展开:背景介绍:简述风俗的起源、历史和发展过程,帮助读者理解风俗的重要性和意义。详细描述: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细节描述风俗活动的过程,包括人们如何准备、活动的具体步骤以及人们如何参与。个人经历:分享你个人参与这个风俗的经历和感受,使作文更加真实和有趣。3.结尾总结:总结全文,表达对这个风俗的看法,可以讨论它为什么重要、如何影响你的家乡,以及你希望它如何继续传承下去。活动五:写作提纲指导:1.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2.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3.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4.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活动六:完成习作 任务三(课后练习) 习作例文吃年夜饭“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转眼,新的一年已经到来了。在我的家乡大连,春节习俗丰富多样,其中最能代表团圆的,就是吃年夜饭了。除夕这天的下午,我家的厨房里,大家就围在一起包饺子了。我看见奶奶拿起一个饺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