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怒江在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的 夹击下,愤怒至极,在大山之中前 撞后闯,左冲右突,十分磅礴险峻! 如果依靠一根铁索,从奔腾咆哮的 怒江上滑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今 天让我们跟随作家阿城一起去体验 一下吧! 溜 索 阿城 本文选自《遍地风流》,略有改动。云南怒江大峡谷,被称 为"东方大峡谷"。峡谷的东面是被称为"万瀑干湖之山" 的碧罗雪山,西面是中缅边境千里边防的高黎贡山,谷底是奔 腾咆哮的怒江。怒江没有船,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两岸 居民过江,从前主要靠“溜索”桥。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 用传神凝练的语言,舒徐有致的节奏,层层烘托,表现了滇 西马帮的生活。 1.把握文章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2.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对比、烘托等艺术手法。 3.学习勇敢面对困难不退缩的精神。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阿城】原名钟阿城,1949年出生 在北京,籍贯为四川江津,中国当 代作家。发表小说集《棋王》,获 1984年福建《中短篇小说选刊》优 秀作品奖和1983-1984年全国优秀 中篇小说奖。 quán jūn jīng 拳打脚踢 千钧之力 战战兢兢 ǒu 呕 fǔ jiǎo qǐng xún 俯身 扭绞 顷刻 寻思 huán 盘桓 juān 涓涓 duò 跺 字词积累 滇 缕 髓 睹 笛铁 哨 马 拽走 坠 磕 拐 咧 字词积累 腮 汗 黏 弯 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 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形容器物之重或力量之大。 徘徊;逗留。 陡然地;让人感到意外。 蓦地 盘桓 千钧之力 战战兢兢 字词积累 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首领带领马帮一起溜索过怒江。 2.这篇小说写了哪些人物 你觉得文中着力描写的是谁 写了马帮的首领、首先溜索的精瘦 短小的汉子、马帮中的其他人。 整体感知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开端(1 - 5):“我”和驮队抵达怒江边,等待 溜索过江。 发展(6- 17):驮队的汉子们溜索,将牛们以及驮子熟 练沉着地运到对岸。 高潮(18-20):“我”在领队的指导下胆颤心惊地 溜 索 。 结局(21-25):全队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 这篇文章人物众多,有第一人称的“我”,首先溜索的精 瘦短小汉子,驮队的首领以及驮队中的其他人。这些人中, 谁才是文章的主人公 驮队的首领 默读课文,从文章找出描写主人公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征。 细读感悟 首领是一个认真负责、关爱他人、 身手非凡、从容不迫、具有领袖 气质的人。 这里直接写“索”,有什么作用 (对应教材第27页旁批) 一表明索的结实; 二表明索所处位置的险要; 三突出索的重要。 体会第⑩段中,写瘦小汉子溜索过程中"小"字的精 妙。(对应教材第28页旁批) 写瘦小汉子"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的一下小过去",将 人在溜索之上,快速经过怒江峡谷时,人愈来愈小的视觉感 受和情状传神地表现了出来。 第 ⑩段作者为什么细写牛的情状 (对应教材第 28页旁批) 一方面是写出牛溜索前后惊恐失态之状,侧面表现出 峡谷的险恶; 另一方面用这些牛反衬出溜索的汉子们的动作熟练, 性格沉着、果断。 本文语言很有特色,找出你喜欢的句子 进行分享,说明分享理由。 1 .用词精妙传神。 小说开篇写马帮首领"用小腿磕一下马",用“磕”字,不用 “打”"抽”等词,写出了首领与马的默契关系,表现出马帮首领对 马的熟练驾驭和埋在心底的怜爱。 写峡谷的陡峭:“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 "绝壁”本是静止不动 , 但在马帮的汉子们眼里,却是"飞快地垂下去"的,化静为动,赋予 绝壁以动态感,有力地表现了峡谷的深邃陡峭的特点,让人触目惊心 , 为后文写牛马的胆怯做了有力的铺垫。 2.比喻新奇,构思巧妙 "铃铛们又慌慌响起来,马帮如极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 口"。将马帮缓慢行进的状态喻为"极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