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情境导入 思考:读完后,说说每组句子影响感情与表达效果的是哪个元素? 热身小游戏:读一读看谁读得准 第一组: 你考了第一名! 你考了第一名? 你考了第一名。 第二组: 你难道考了第一名呀! 你难道考了第一名? 第三组: 你不可能不努力! 你很努力? 探寻语言的艺术 任 务 五 1.孙权如何利用语气词与特殊句式劝说吕蒙的? 2.通过孙权语气变化,你认为孙权是一个什么样的领导者? “不可不”双重否定,语气很坚决,后面还用了一个感叹号,语气坚定、严肃。表明孙权对吕蒙既要求严格,又寄予厚望。 “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反问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强。“邪”后还用了一个感叹号来加强语气。根据吕蒙的实际情况,孙权用反问+感叹强调了自己的观点:不要求吕蒙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 “但”,只,只要 。“耳”,表限止语气,译为“罢了”。只要求“涉猎”“见往事”,表明孙权不想给吕蒙压力,语气由严肃、坚决变得平和、亲切了。 面对吕蒙的托词“多务”,孙权用“孰若孤?”这一反问句,指出吕蒙的理由并不成立。“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切身体会,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恳切。 语气、句式等角度品评善劝 第①句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第②句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第③句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第④⑤句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①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③ 卿言多务,孰若孤? ④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双重否定 重要性和必要性 ——— 限止语气 目标明确 ——— 反问语气 阻断借口 ——— 切身体会 亮明益处 孙权:劝说艺术 请同学们再次朗读孙权语句,说说通过孙权语气变化,你认为孙权是一个什么样的领导者?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关心下属、善于培养人才的君主。 心胸开阔、善于劝说的君主。 人物形象 孙权 精读研析,感知变化 任 务 六 1.孙权劝学的效果如何,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并分析人物形象。 2.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的? 1.孙权劝学的效果如何,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① 鲁肃的神态和语言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大惊” 神态描写,非常吃惊 “才略” 才干和谋略 “非复” 对比 “非复吴下阿蒙” 情不自禁的赞叹 感叹号 赞叹之情溢于言表 从侧面反映出吕蒙才略大有长进,学习效果显著。 ②鲁肃结友的举动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三国志 吕蒙传》 吕蒙:“偏将军”,属于中下级军官。 鲁肃:东吴的最高军事长官。 惺惺相惜,英雄惜英雄,鲁肃主动结友,是因为被吕蒙的才略折服。 从侧面表现吕蒙学识长进惊人。 尊重人才,爱惜人才, 善于结交有才之士。 人物形象 鲁肃 对吕蒙及其母亲的尊重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①“刮目相待”充满了书卷气; ② 巧妙应答,转移话题 会聊天 读书的效果 ③ 知晓要用发展的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这句话表明吕蒙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有一种当之无愧的坦然,表明吕蒙自己觉得自己学识进步很大。 ③吕蒙的语言 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吕蒙的表现表明了孙权劝学的效果。 蒙乃始就学。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虚心接受别人的劝导。 有毅力、能吃苦的人。 人物形象 吕蒙 2.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的? 通过鲁肃与吕蒙对话(“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和“结友”,侧面表现吕蒙学识进步。 鲁肃与吕蒙论议,惊叹吕蒙今昔的变化———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确实学识进步很快、很大。鲁肃折服,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