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孙权劝学 课前预习单 ◎基础知识 1.字音、字形 知识储备 随堂笔记(成果记录、知识生成、规律总结) 卿(qīnɡ ) 涉猎( shè liè )岂( qǐ ) 邪 ( yé ) 遂( suì ) 孰若( shú ) 我积累的重点(易错)字音、字形: 2.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同“耶”,语气词,可译为“吗”) 3.古今异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 今义:单独,孤单。)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但当涉猎(古义:只,只是。 今义:转折连词,但是。) 见往事耳(古义:指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见往事耳(古义: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 今义:耳朵。) 即更刮目相待(古义:另,另外。 今义:更加。) 4.一词多义 5.文言句式 倒装句:蒙辞以军中多务(状语后置,即“蒙以军中多务辞”) 省略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友”前省略“与蒙”,即“肃遂拜蒙母,(与蒙)结友而别”] 6.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开卷有益 。 ◎文言文翻译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加以推脱。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学识渊博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有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与吕蒙讨论事情,(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吴下阿蒙了!”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吕蒙说“与读书人分别三天,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他,大兄怎么认清这件事这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就告别了。 ◎文学常识填空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编年体:指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体例。编年体是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以编年体记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代表作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揣摩语言 1.“不可不学!”表现了孙权怎样的心理? 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孙权怎样的心态? 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孙权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__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