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95757

第4课 孙权劝学 第2课时 教学设计-【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日期:2025-02-0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9次 大小:11047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课堂,4课,孙权,劝学,2课时,教学设计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孙权劝学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及课堂检测的方式,能正确写出本文有关的文学常识并背诵文章。 2.通过正音、断句、节奏等古文朗读方法应用训练,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疏通文意并梳理识记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重点) 4.通过品析相关词句,能够揣摩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出三个不同的人物形象。(重点) 5.拓展阅读关于“读书、学习”的文章,从中获得开卷有益的启示。(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2课时 学习任务: 任务一 知识积累(预习检测) 任务二 读文·知节奏 任务三 翻译·明文意 任务四 积累·文言知识大比拼 任务五 探寻语言的艺术 任务六 精读研析,感知变化 任务七 再读课文,感知角色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热身小游戏:读一读看谁读得准 第一组: 你考了第一名! 你考了第一名? 你考了第一名。 第二组: 你难道考了第一名呀! 你难道考了第一名? 第三组: 你不可能不努力! 你很努力? 思考:读完后,说说每组句子影响感情与表达效果的是哪个元素? 任务五 探寻语言的艺术 1.孙权如何利用语气词与特殊句式劝说吕蒙的? 2.通过孙权语气变化,你认为孙权是一个什么样的领导者? 语气、句式等角度品评善劝 第①句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不可不”双重否定,语气很坚决,后面还用了一个感叹号,语气坚定、严肃。表明孙权对吕蒙既要求严格,又寄予厚望。 第②句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反问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强。“邪”后还用了一个感叹号来加强语气。根据吕蒙的实际情况,孙权用反问+感叹强调了自己的观点:不要求吕蒙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 第③句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只,只要 。“耳”,表限止语气,译为“罢了”。只要求“涉猎”“见往事”,表明孙权不想给吕蒙压力,语气由严肃、坚决变得平和、亲切了。 第④⑤句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面对吕蒙的托词“多务”,孙权用“孰若孤?”这一反问句,指出吕蒙的理由并不成立。“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切身体会,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恳切。 孙权:劝说艺术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双重否定 重要性和必要性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限止语气目标明确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 ———反问语气阻断借口 ④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切身体会 亮明益处 请同学们再次朗读孙权语句,说说通过孙权语气变化,你认为孙权是一个什么样的领导者? 人物形象 孙权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关心下属、善于培养人才的君主。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心胸开阔、善于劝说的君主。 任务六 精读研析,感知变化 1.孙权劝学的效果如何,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并分析人物形象。 2.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的? 1.孙权劝学的效果如何,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① 鲁肃的神态和语言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大惊” 神态描写,非常吃惊 “才略” 才干和谋略 “非复” 对比 “非复吴下阿蒙” 情不自禁的赞叹 感叹号 赞叹之情溢于言表 从侧面反映出吕蒙才略大有长进,学习效果显著。 ②鲁肃结友的举动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三国志 吕蒙传》 吕蒙:“偏将军”,属于中下级军官。 鲁肃:东吴的最高军事长官。 惺惺相惜,英雄惜英雄,鲁肃主动结友,是因为被吕蒙的才略折服。 从侧面表现吕蒙学识长进惊人。 人物形象 鲁肃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对吕蒙及其母亲的尊重 尊重人才,爱惜人才,善于结交有才之士。 ③吕蒙的语言 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