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96210

1沁园春·长沙 教案

日期:2025-02-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6次 大小:574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沁园春,长沙,教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沁园春 长沙 【教学目标】 1.通过感知分析语言文字,再现诗中意境,品味其组成的宏大气势。 2.了解两首诗的创作背景,结合诗中博大、生动、雄浑的意境展开联想,体会诗人壮阔的胸怀和豪情壮志。 【教学重点】 作者对湘江秋景的描写、融情于景的抒发。 【教学难点】 作者笔下景、胸中情的关系及二者交融形成的整首诗的情感基调的体悟。 【教学思路】 这首词是语文诗歌阅读欣赏中的第一课。在这首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毛泽东词作博大、生动、雄浑的意境 。 本课时以词的上片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这部分里作者将生机勃勃,明丽可爱的秋景和昂扬、奋发的革命精神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让学生体会到一个伟大人物的崇高情愫,深广胸怀和精湛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对意象的感悟能力。 【设计思路】 1.课型:诗歌讲读鉴赏课 2.方法:播放录音、反复诵读、教师讲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题解: (提问:回忆词牌作用,问本词词牌和题目) 词,又称为长短句,是我国诗歌中的一种题材 ,萌芽与南朝,形成于宋,盛行于宋。它原本是配合燕乐( “燕”通“宴”)曲调的歌辞,但在发展中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每一首词都有词牌。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词的题目,可用可不用。不同词牌规定的 各种词调和词体,都有特定的字数、句数和格律。 “沁园春”是本词的词牌名,与词的内容无关。沁园: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114字。上片13句,四平韵;下片12句,五平韵。(联系《沁园春 雪》)。长沙是题目“长沙”是词的题目,和词的内容有一定的关系。 三、学生齐读 注意读音: 沁园春(qìn) 百舸(ɡě) 峥嵘(zhēnɡ rónɡ)     寥 廓(liáo kuò)    挥斥方遒(qiú)   浪遏飞舟(è) 四、写作背景介绍。 这首词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请同学们重温历史的画面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本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但是,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同学们了解了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就可以更好的理解词的主旨,体会作者的革命精神) 播放录音,欣赏一下毛泽东的手迹,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 六、朗读、领会,品评、鉴赏。 上片: (一)起三句:注意“独” 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有语序倒装,有成分省略,要明白地读懂诗句的意思,我们就要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补充。本词的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是这样。哪位同学能按调整好的正常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一下? (生: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师:说得不错。我们叙述事情的习惯一般是先说时间,在说地点人物最后在说情节。 “独立”能否改为“站立”或者其他的词语呢? 生:不行。“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 师:对。联系当时的背景,军阀赵恒惕正在通辑毛泽东。诗人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秘密到达长沙,独自来到橘子洲头。可见一个“独”字再现了当时的特定环境,但诗人身处险境仍然“独立寒秋”,坦荡从容。请同学们集体朗读一下这三句,在来看一看这三句描述了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