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9课 列宁和十月革命 材料一:俄国1861年改革后工业发展情况 材料二:1861年改革后,俄国的工业与其他西方国家的比较:俄国的钢产量仅有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6,法国的1/5。 棉纺织品 钢铁 煤炭 铁路 76% 190% 131% 增加到32000公里 与西欧、北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俄国相对落后。 经济: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 1861年改革后,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 根据下列材料概括革命爆发前的俄国社会状况。 材料三:以沙皇尼古拉二世为首的少数大地主和金融资本家紧密勾结,维护着野蛮落后的沙皇专制制度。处于饥寒交迫之中的人民再也无法忍受沉重的压迫,暴动和起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 政治:沙皇专制统治下,国内社会矛盾尖锐。 上流社会的豪华酒宴 穷人在施粥棚内勉强果腹 社会:战争激化了社会矛盾,反对战争和要求社会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材料五 :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列宁 材料四: 1914年-1917年,俄国有1500多万人应征入伍……至1917年,俄国约有150万人死于战争,400多万人伤残。大量未成年人和妇女被赶进工厂,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国内经济凋敝,粮食紧缺,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农民反抗,工人罢工不断。 二月革命 1917年3月(公历) ———俄历二月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时 间: 主 力: 结 果: 性 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工人、士兵 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政策: 对外: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对内: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 人民的抉择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政府不愿意结束战争,因为俄国对它的盟友负有某些不可推卸的义务。这些论点似乎是合情合理的。 同时,政府拒不接受工人八小时工作制的要求,也不实施土地改革。 —《全球通史》 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国内一切土地归国家所有,没收地主土地,由当地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成立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 ———《四月提纲》 列宁回到 彼得格勒 俄国革命必须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列宁《四月提纲》 和平 转移 1917年7月,彼得格勒50多万工人、士兵上街游行示威,遭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血腥镇压。 七月流血事件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 1.经济上: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 2.军事上: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3.政治上:1917年3月,俄国发生“二月革 命”,(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4.外交上:临时政府继续第一次世界大战,统治陷入全面危机 5、列宁指出:布尔什维克必须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 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第二天,彼得格勒起义胜利,临时政府被推翻。这次革命被称为“十月革命”。 1917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起义目的 发生时间 领导力量 起义地点 总指挥部 革命道路 结 果 性 质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1917年11月(俄历10月)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 彼得格勒 斯莫尔尼宫 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革命) 十月革命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中心城市暴动 武装夺取政权 为什么不一样呢? 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道路是怎样的?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合作探究 中国革命道路不能照搬俄国,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