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劝学 荀 子 ———选自《荀子》 1.了解作者以及作品等相关背景; 2.把握本文的重点字词和重要文言句式; 3.学习本文的论证思路。 学习目标 劝学诗 (南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长歌行 古乐府诗 建河畔听 医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百川东到海, 談書 漫 笔 圖 刀 荀子,名况 ,字卿。战 国末期思想家、哲学家、教育 家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 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 一、导入新课 1 .作者介绍: 宫稷 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 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下 学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 也是中国最早的社会科学院。 “稷”是齐国国都临淄城(今山东省淄博市) 一处城门的名称。 稷下学宫在其兴盛时期,汇集了天下贤士多 达千人左右,其中包括孟 子、淳于髡kūn、邹 衍、 申不害、季 真等 ,荀子曾经三次担任过学宫的 “祭酒”(学宫之长),历时数十载。 荀子提出的几个重要观点: 1. “制天命而用之”; ( 宇 宙 观 ) 2. 主张“性恶论”; ( 人 性 问 题 ) 他的门人韩非、李 斯成为战国末期 的法家重要代表人物。 3 . 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荀子 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使人的本性改变 ,因此,他十分强调“教育”和“ 学 习 ” 的作用。(认识论) 《荀子》一书有二十卷,共32篇。 前26篇为荀子所著,后6篇为其门人弟子所记。 该书由《论语》《孟子》的“ 语 录 体 ”, 发 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 成 熟 。 《 荀 子 》 2 .作品介绍: 内容涉及政治、哲 学 、治学方法、立身处世之 道、学术论辩等方面。其 文笔雄辩,说理透彻,气 势浑厚,多用排比,又善 比喻,有独特风格。《 劝 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3 . 解题: 文章标题:劝学 “劝” “鼓励”、“勉励” 回忆你曾涉猎的有关"学习"这一题材的 文言文 。 《 孙权劝学 》 《 送东阳马生序 》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木直中( Zhòng)绳 ,鞣 (róu) 以为轮。 虽有 (yòu) 槁暴 (pù) 博学而日参省 (xǐng)乎己 知(zhi)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跂 (qǐ)而望矣 假舆 (yú )马者 假舟楫 (jí)者 君子生(xing)非异也 故不积跬 (kui 步 麒骥 (qi jì)一跃,不能十步 驽(nú )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 qiè )而不舍,金石可镂( lòu ) 蟹( xiè )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shàn )之穴(xué )无可寄托者 2.翻译课文,梳理文本。 找出重点字词,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君 子曰:学不可以已。 第一段 : 青,取之于①蓝,而青于②蓝;冰,水为 之,而寒于③水。木直中绳, 鞣以为轮,其曲 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故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第 二 段 : 译 文 : 第 一 、二 段 :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不可以停 止 。 ”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比蓝草的 颜色更蓝(深);冰,是由水凝结成的,但是 它比水更寒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用 火烤它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 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 因为用火烤它使它弯曲成这样。所以 (因此)木材经过墨线比量就会变得 笔直,金属刀具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 会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 天检查、反省自己,就会智慧明达, 行动不会犯错误了。 吾尝终 日而 思矣,不如须 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 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 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第三段: 我曾经整日思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