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发动战争的国家、战争的过程、结果及影响,了解《天津条约》的签订及内容。 知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掌握《北京条约》的内容和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领土的史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对比两次鸦片战争,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856年,英国炮轰广州城,再次挑起战争,第二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这一场战争被后人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过去不到15年,为何战火再燃 这场战争难道又是因为鸦片而起?战争的结果如何?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进行第二课的的学习。 材料二:五口通商过去10多年间,英国商人惊奇地发现,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1853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仅有14600人的英属美洲殖民地洪都拉斯,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934.5便士。 材料一: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曾经有一度高涨,这时开始于十八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已经完成了。英国变成了“全世界的厂”……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英国资产阶级曾经对中国抱着很大的妄想。曼彻斯特的资本家们“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疯了似的”可是事实…… ———王庆源《对<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节教科书的理解》 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当时的英国政府是怎么想的呢?怎么改变现状 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他们取得的特权不够; 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到1844年最终形成了由两广总督兼任“五口通商大臣”这一办理西方外交的新式体制。这一做法又与鸦片战争前由地方官员来处理与西方国家的通商关系一脉相承,清政府仍然在继续矮化西方国家的地位。这一体制中仍然包含着“天朝”和“蛮夷”处于不平等地位的朝贡体制的意蕴……总体上俨然是中国传统外交体制的继续。 ———何新华、王小红《中国首次对西方外交冲击的制度反应》 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以后的清政府又呈现出怎样的状态呢 固守“天朝上国”心态 面对“修约”要求: 不理睬、不接见、不打交道 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亚罗号”是一艘中国走私船,曾在香港注册,但已经过期。1856年10月,广东水师在黄埔搜捕了船上的几名海盗和涉嫌船员。英国驻广州领事硬说“亚罗号”是英国船,要求中国方面释放被捕人员,并谎称中国士兵扯落英国国旗,要求向英方赔礼道歉。两广总督叶名琛为避免事态扩大,同意释放被捕人员,但拒绝道歉。这就是所谓的“亚罗号事件”。 “亚罗号事件” “马神甫事件” “马神甫”即马赖,法国天主教神甫。他从广州非法潜入广西西林县,为非作歹,1856年2月被当地官员逮捕处死。这就是所谓 的“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 3、时间: 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856年10月—1858年 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1、根本原因: “亚罗号事件”、 “马神甫事件” 2、发动战争的借口: 问题思考: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会不会发生? 英法 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提出“修约 担心列强势力进一步深入会危及统治利益 拒绝“修约 清政府 矛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亚罗号事件 马神甫事件 迫使清政府屈服 4、发动国家: 英法联军进攻,俄美充当帮凶 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炮轰广州 攻陷广州 攻陷大沽炮台 逼近天津 第一阶段 1856-1858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清政府求和,签订《天津条约》、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天津条约》 ①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