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03824

9.《复活(节选)》课件(共54张PPT)

日期:2025-05-1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3779733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复活(节选),课件,54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法国著名评论家 罗曼·罗兰曾说:“《复活》是歌颂人类同情的最美的诗--最真实的诗,书中体现了卑劣与德性,一切都以不宽不猛的态度、镇静的智慧与博爱的怜悯去观察。” 你有没有因为某件事而心灰意冷过?有没有因为什么事儿而“堕落”过?你可曾丢失过最炽热的自己?如果有,我们该怎么做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寻找下答案。 《 复 活 》 (节选) 《复活》 超越苦难,回归本我 列夫·托尔斯泰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Resurrection 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生于贵族家庭,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他的作品反映了1861年到1905年俄国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变动,因此他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高尔基说:”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国。” 1847年退学后,他回到故乡在自己领地进行农奴制度改革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创作了诸多文学巨作 1910年11月病逝,享年82岁。 明确字音 嫣然(yān) 斜睨(nì) 啰唆(luō suō) 褴褛(lán lǚ) 哽住(gěng) 饶恕(shù) 害臊(sào) 擤鼻涕(xǐng) 鬈发(quán) 窘态(jiǒng) 踱步(duó) 这是俄国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重要思想的结晶。一方面,它体现为对现实的无情批判; 另一方面,它宣扬了赎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因此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主义 写作背景 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国的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农村遭到巨大破坏,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日趋赤贫,连年的饥馑给人民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 托尔斯泰关心人民困苦,以广大农民的眼光观察俄国现实生活,代表农民阶级发表意见。这在长篇小说《复活》中表现得最鲜明、也最为突出。 小说主人公玛丝洛娃本是一个贵族地主家的养女,她被主人的侄子、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公爵诱奸后遭到遗弃。由此陷入了苦难的生活,她怀着身孕被主人赶走,四处漂泊,沦为妓女达7年之久。后来她被人诬陷谋财害命而被捕入狱。 故事梗概 玛丝洛娃与聂赫留朵夫 十年后,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审理玛丝洛娃的案件,他认出了被告就是十年前被他遗弃的玛丝洛娃,他的良心受到了谴责。为了给自己的灵魂赎罪,他四处奔走为她减刑。 聂赫留朵夫渴望灵魂赎罪 故事梗概 当所有的努力都无效时,玛丝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与她同行。途中,传来了玛丝洛娃减刑的通知,苦役改为流放。这时的玛丝洛娃尽管还爱着聂赫留朵夫,但为了他的前途,拒绝了他的求婚,与政治犯西蒙结合。这两个主人公的经历,表现了他们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复活。 陪同玛丝洛娃流放西伯利亚 故事梗概 本课节选的是第一部第四十三章。小说前面的情节是:一个西伯利亚商人到妓院寻欢作乐。茶房和使女见商人有钱便起了谋财害命的念头。他们把一包药粉交给玛丝洛娃,要她放到商人茶杯里,骗她说是安眠药。当时,玛丝洛娃正被商人纠缠得厉害,想摆脱他,便照样做了。结果商人被药死了。命案发生后,茶房和使女贿赂律师,把罪责全栽在玛丝洛娃身上。玛丝洛娃无辜卷入谋财害命官司,蒙受冤屈,即将去服苦役。担任陪审员的贵族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发现玛丝洛娃正是自己年轻时抛弃了的姑娘,良心深受谴责,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决定去监狱探望玛丝洛娃,祈求宽恕。 节选内容 梳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