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课 课题:天窗 内容分析: 作者以30年代的童年生活为题材而写的一篇小文章。文章描述了一个小孩子借助家中的天窗观看外面的世界,并由此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表达了他渴望接触和了解外面的世界的强烈愿望。作者抓住了孩子好动、爱玩的特点,利用丰富的想象,把天窗下的孩子描写得活灵活现。全文结构清楚,充满童真童趣,小小的天窗不仅给乡下的房子带来了光明,还放飞了乡下孩子的心灵。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通过课文内容学生能够了解乡下老屋的独特设计———天窗,感受乡村文化, 激发对独特的乡村生活的向往。 语言运用:学习课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思维能力:通过朗读课文内容,学习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审美创造:引导学生体会孩子们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天窗”看世界的美好情趣,培养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理解为什么天窗是雨天和晚上睡觉时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教学难点】 学习文中多种语言表达方法的运用,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情境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本单元的单元首页。苍翠的远山,潺潺溪水,杨柳依依,水牛耕作,儿童戏蝶……纯朴的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这幅迷人的风景画对农村孩子来说朴素寻常,对城市孩子来说是新奇又陌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名家眼中的乡野世界,打卡美丽乡村,一起感受乡村生活的纯朴、独特与美好。 活动流程: 为了更好地将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本单元将创设一个大情境———田园诗歌与乡村打卡之旅”。在这个大情境中,学生将扮演“小小探索家”,通过诗歌学习、乡村生活体验、转述练习、乐园描绘等三个小活动深入理解和感受乡村文化的魅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创造力。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复习导入,品味感悟。 生字游戏。 出示课件:开火车读生字,读错的同学要惩罚表演一个小节目。 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乡下老屋的独特设计———天窗,那么,谁来说一说天窗是什么样子的?开天窗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教学目标:朗读 5-7 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根据表格内容,分别用不同的符号圈画出相关句子,并说一说从哪些关键词句,感受到孩子们心情的变化? 具体场景眼中看到心中想到感受作者选取的 具体场景雨天 夜晚 (1)教师引导学生品味透过天窗的见闻与想象。 ①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思考:透过天窗,孩子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象到了什么?学生自读汇报,预设生:透过天窗,孩子们看见了雨脚和带子似的闪电,听见了雨脚卜落卜落跳。 ②教师追问:同学们,你们看过雨脚吗?看过闪电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播放雨点、闪电的视频。 教师提问:从视频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小雨点很可爱,很顽皮,闪电很快。 教师提问:你认为读好哪些词语就能把作者想象的画面很好地展现出来呢 生:我觉得“卜落卜落”要读欢快一些,“猛厉”“十倍百倍”这两个词语要读重一些。 教师:你可以来给大家示范一下吗?(生读句子,师评价) ③教师指导朗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注意在读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时,要逐渐急促、上扬,语气逐渐强烈。 教师总结:天窗中所见是有限的,但却给看不见的世界带来无限想象的空间。天窗就像放大镜,放大了孩子们的想象力,调动各种感官,使孩子们对风雨的感受更加敏锐、丰富。 (2)同学们,这小小的天窗不仅在雨天,在夜晚,也同样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谁来读一读第7自然段?思考:作者透过天窗看到了什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