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 五年级下册 《探寻光的路线》单元 1.光从哪里来 教学设计 单元 《探寻光的路线》 课题 1.光从哪里来 课时 1 核心 概念 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4.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学习内容及要求 3.3声音与光的传播 5-6年级:④举例知道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能使人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4.1能的形式、转移与转化 5-6年级:①知道动能、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磁能等都是能的形式,了解这些能的相互转化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知道光来自光源,能区分光源和非光源,能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科学思维 能从事物的结构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探究实践 小组合作,搜集资料了解人造光源的发展史。 态度责任 乐于合作探究,对事物的变化及相互关系具有浓厚的兴趣。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知道光来自光源,能区分光源和非光源,能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搜集资料,整理分析,了解人造光源的发展史。 教学 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学生:人造光源发展史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导入:光从哪里来? 观看动画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光从哪里来? 二、聚焦问题,搜集证据(预设10分钟) 问题:我们都知道哪些能够“发光”的物体? 结合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寻找生活中能够“发光”的物体。 分类:能否自己发光,将搜集到的物体分为两类。 判断光源标准:能自己发光且正在发光 三、处理信息,分享交流(预设15分钟) 分类:按照物体能否自己发光进行分类。 判断光源标准:能自己发光且正在发光。 对光源进一步分类:自然光源、人造光源。 交流分享人类利用光源的资料。 四、得出结论,拓展延伸。(预设10分钟 问题:这些光源都是怎样发光的? 小结:光是一种能量形式,光源能够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光能来发光。 拓展延伸:梳理收集到的光源资料,编写一份关于人类照明技术发展史的手抄报。 五、练一练 一、我会选 1.下列不属于光源的是( )。 A.太阳 B.萤火虫 C.月亮 2.我们看到的月光是( )。 A.月亮反射的太阳光 B.月亮自己发出的光 C.月亮反射地球的光 3.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在空气中沿着直线传播 B.蜡烛、电灯属于人造光源 C.光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4.下列可以称为光源的是( )。 A.镜子 B.月亮 C.闪电 二、我会判 1.光有可见光,也有我们人眼看不见的光线。( ) 2.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光源有太阳、月亮、电灯等。( ) 3.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好处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坏处。( ) 4.镜子不是光源。 ( ) 参考答案: 一、1.C 2.A 3.C 4.C 二、1.√ 2.× 3.√ 4.√ 五、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六、板书设计(
课件网) 光从哪里来 大象版春季 五年级下册 第1单元 《探寻光的路线》 想一想 光从哪里来? 想一想 如果没有光,我们将什么都看不见! 都有哪些 物体能发光呢? 搜集证据 我们都知道哪些能够“发光”的物体? 搜集证据 我们都知道哪些能够“发光”的物体? 搜集证据 我们都知道哪些能够“发光”的物体? 搜集证据 我们都知道哪些能够“发光”的物体? 搜集证据 我们都知道哪些能够“发光”的物体? ? 月亮不是天然光源。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 处理信息 这些物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