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08632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Unit 4 Natural Disasters Reading and Thinking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2-10 科目:英语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0次 大小:304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Disasters,教学设计,Thinking,and,Reading
  • cover
教学设计基本信息 教科书书名 人教版·英语(必修1) 设计主题 Unit 4 Natural Disasters -- Reading and Thinking 1.设计理念分析 “让学生更加自主地学习”是本节课的核心目标。依据这一目标,将本节课处理为:1.课前预习,对文章的体裁特点进行分析,梳理文脉、概括文章大意,绘制思维导图,并完成课前任务知识清单,为课堂上的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2. 课上深层次阅读文本,与作者对话并形成自己的解读,从而完善思维导图,最后将其应用于课文理解后的再创造性复述。3.整节课以“激活已知--联想词汇--思考分享--交流互动--结果检测--评价过程”为主线,高效的完成预定教学目标。 2.语篇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的“Reading and Thinking”部分,是此单元的第二课时。主题语境为“人与自然” [What]:文章叙述了1976年7月28日凌晨发生在河北省东北部唐山市的大地震的情况:地震前所发生的一些异常现象,地震发生后对整个城市造成的毁灭性破坏,以及随之而来的全国军民大援救。 [Why]:文章向学生展示了自然灾害的强大威力,人们应该怎样通过认识地震前的预兆尽量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以及地震发生后全国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伟大力量。 [How]:本文属于一篇报告文学。文章采用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数据精确、语言生动形象。 3.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课时,对自然灾害进行了讨论,熟悉了话题以及相关的词汇。另外,经过初高中英语阅读技巧的衔接教学和阅读文本转换为思维导图的方式方法的初步探究,学生已经具备相应的阅读,思维和表达能力。尤其重要的是,长期以来,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堂互动探究模式的运用以及班级小组文化的建设,已经培养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参与意识,完全有能力适应“课前自主学习”,“课上互动探究”等一系列的教与学活动。 4.教学目标分析 1、语言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文章学生能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内容,作者写作意图。 学习重要单词和词组:earthquake, right away, burst, event, as if, at an end, ruin, in ruins, suffering, injure, destroy, useless, shock, rescue, trap, disaster, dig out, bury 2、学习能力目标:通过话题词汇讨论,学会利用分类法学习并掌握大量的词汇。通过文章中开放式问题的探究,和好词好句的分析,加深对于文章的深层次理解以及总结归纳,判断推理等阅读技能的提高。运用“口头报告”(verbal report)的方法,也就是“有声思维”(thinking aloud),全班范围内交流各自的阅读思维和技能。通过完成各项课堂任务,加强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的训练。 3、思维品质目标:通过“验证结果”(Verify result)这个环节,学会检验自己使用这些策略的情况,以便改进不足,更有效地灵活运用各项策略。通过完成“课前预习”,“课内两两对学、小组讨论、组间挑战”以及“课后巩固提升”等学习过程,进一步使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学习策略。 4、文化意识目标:通过“组间互动”,“同学评价”,“自我评价”等竞争和评价机制的引入,增强学习兴趣,并学会合作与交流;通过开放式问题的思考,对文章中人们地震前的无知行为提出质疑,养成批判思维的习惯,并增强防灾减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道主义意识。 5.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总结文章大意,捕获唐山大地震的细节。 2.教学难点:分析文章语言特点,描述自己经历的灾难;激发学生内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道主义意识。 6. 教学方法分析 1.情景教学法(Situational Approach): 生动真实的教学情境的设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意识。 2.探究型教学法:合作探究,相互验证阅读策略运用情况。合作交流,对于课文内容的深层次理解。与作者互动,理解作者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