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09326

7.《猴王出世》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日期:2025-02-2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401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开课,教案,作业,设计
  • cover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课题 《猴王出世》第一课时(共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 1.读文会认16个字,读准多音字“呵”。借助导读提示,灵活运用多种猜读方法,解决难懂词、句,初步感知故事内容,提升自主阅读能力。 2.自主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石猴是怎么出世,怎么成为猴王的,提高阅读概括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评价任务】 1.读文会认16个字,读准多音字“呵”。借助导读提示,灵活运用多种猜读方法,解决难懂词、句,初步感知故事内容,提升自主阅读能力。(目标1) 2.通过梳理关键情节,借助故事卡,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出世及成为猴王的经过,感受故事的神奇,激发阅读整书的欲望。(目标2) 【学习内容】 《猴王出世》是一篇略读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课文语言精练,节奏感强,极具特色。文中的“伸头缩颈”“抓耳挠腮”等动作描写突出了胆小猴子丰富而又复杂的个性;“抢盆夺碗”“占灶争床”等词语把众猴找到了“安身之处”的欣喜若狂的心情和“顽劣”的“猴性”,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结合单元语文要素,需引导学生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不理解的语句,猜测大致意思,以明白语句讲的主要内容。作为略读课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要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借助文本自主认识生字和词语。抓住文前的“阅读提示”,运用猜读和跳读的方法,自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石猴是怎么出世、怎么成为猴王的。 【学情分析】 《西游记》的主人公孙悟空,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已通过相应的阅读经验、影视资源有一定的阅读兴趣。 学生学习本课存在的困难点在于这是一篇近代白话文,语言风格与现代白话文有较大差异,一些字词的用法与意思也和现在不一样。但在字词学习方面,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自主识字能力。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要根据“阅读提示”熟读课文,读准字音、字词,并能在课文中做预习记录,一些较难的词语需要通过合作或老师适度引导、帮助理解。在学习本课之前,同学们已对猜词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本课时重点需要在猜词的基础上运用联系上下文、生活经验、借助动作、关键词、想象画面等方法猜测难懂的语句的意思。默读课文,运用猜读和跳读的方法读懂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出世及成为猴王的经过。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导入歌曲,激发兴趣。(指向目标1)1.同学们欣赏《西游记》动画片主题曲《猴哥》。 2.同学们用一两句话介绍自己印象中的孙悟空。 1.歌曲里的人物是谁 他是四大名著《西游记》的主人公之一。同学们,你们喜欢他吗 2.老师:请大家用一、两句话说说你印象里的孙悟空。 3.老师出示PPT上孙悟空的图片,并总结:是呀,他神通广大、机智勇敢。那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对猴王的印象,初步感知猴王的特点。活动意图说明:根据同学们喜欢动画片的特点,以一首动画片的插曲引出今天的学习主题,拉进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学习课文做准备,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环节二:初读课文,纠正读音。(指向目标1)1.学生默读课文,将课后出现的重点字芝、遂、挈、瞑、窍、碣、镌、挠、劣等16个字在课文中找到它们的位置,并尝试标注拼音。 2.以小组为单位将课后的重点字词读音展示给同学们。 3.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将正确的读音拼音标注在课本上,并跟着老师大声朗读2-3遍。出示自读提示 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尝试标注拼音。 老师将重点字的正确拼音用投影展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