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13212

专项训练3: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日期:2025-02-20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0次 大小:3052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专项,训练,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专项训练3: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典例】 (2023·滨州中考)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温度为 t1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等于丙物质的溶解度; (2)图中A点表示乙物质在t1 ℃时的 不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若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采用 降温结晶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4)将t2 ℃时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B ; A.蒸发溶剂   B.降低温度 C.增加溶质 D.升高温度 (5)将t2 ℃时甲的饱和溶液100 g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 100 g。 【方法点拨】解答溶解度曲线的方法 1.溶解度曲线解答 (1)一看点 ①曲线上的点: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由此判断溶解度大小,定量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②两曲线的交点:某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二看线 ①线的走向: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包括上升型、下降型、平缓型。 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改变溶质或溶剂的质量(适用于所有物质),改变温度则取决于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 ③提纯方法:上升型———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缓升型———蒸发结晶;下降型———蒸发结晶。 2.溶质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 (1)根据某温度下的溶解度判断溶质溶解质量,计算质量分数。 (2)加水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强化训练 1. (2024·广东中考)硫酸铝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将硫酸铝饱和溶液从10 ℃升温至40 ℃,仍是饱和溶液 B.20 ℃时,将16.0 g硫酸铝加入50.0 g水中,形成不饱和溶液 C.30 ℃时,硫酸铝的溶解度为36.4 g D.40 ℃时,硫酸铝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5.8% 2. (2024·连云港中考)我国盐湖地区有“夏天晒盐(NaCl),冬天捞碱(Na2CO3)”的做法。NaCl、Na2C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20 ℃时Na2CO3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 ℃时仍是饱和溶液 B.30 ℃时,在100 g水中加入40 g NaCl,形成不饱和溶液 C.NaCl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大 D.“夏天晒盐”经过蒸发结晶过程,“冬天捞碱”经过降温结晶过程 3. (2023·广安中考)X、Y、Z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X>Y>Z B.t2 ℃时,将20 g X物质放入50 g水中,可得到70 g溶液 C.t3 ℃时,将100 g X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 ℃,可析出20 g晶体 D.t1 ℃时,分别将X、Y、Z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 ℃(不考虑溶剂的蒸发),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Y>Z>X 4.(2023·随州中考)列表法和作图法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请根据下列图表进行分析: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Ca(OH)2 0.18 0.17 0.16 0.15 0.14 0.13 0.12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减小 (填“增大”或“减小”)。 (2)10 ℃时,KNO3的溶解度 < (填“>”“<”“=”)NaCl的溶解度。 (3)t ℃时,将75 g KNO3的饱和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 25 g。 5.(2023·聊城中考)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结合图一、图二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t1 ℃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 = 乙(填“>”“=”或“<”)。 (2)t2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分别放入两只烧杯中,各加入100 g水,充分搅拌,溶解情况如图二所示,则B烧杯内的溶质是 乙 (填“甲”或“乙”)。 (3)下列有关甲、乙两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甲、乙两物质相比,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B.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C.将t2 ℃时甲、乙两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