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14971

11.2 犯罪与刑罚 课件(共36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2-23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7次 大小:963840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1.2,视频,七年级,法治,道德,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第四单元 生活在法治社会 第十一课 远离违法犯罪 第二课时 犯罪与刑罚 01 大单元 02 新课标 03 大视野 04 微探究 06 对点练 05 划重点 目 录 01 大单元 单元知识结构 生活在法治 社会 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 走近民法典 法不 可违 犯罪 与 刑罚 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指引 远离违法 犯罪 法律为 我们护航 国家和社会生活实现有法可依 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民事、行政、刑事违法行为 法律是统治阶级利益意志体现 严于 律己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犯罪具有刑事违法性 面对犯罪要敢于、善于斗争 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 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 保障人民合法权益促社会和谐 法律保护人身权 违反法律必须承担法律后果 树立正确是非观防患于未然 法律保障财产权 犯罪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法律保障生活 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法律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法律促进社会发展 规定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 02 新课标 【 法治观念】 了解以民法典为代表的、与日常生活以及未成年人保护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守法用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参见2022版 新课标 P7 ) 本课目标 03 大视野 余华英一审宣判,向受害人家属道歉! 备受关注的余华英拐卖17名儿童案,等来了法院的判决。10月25日上午,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余华英拐卖儿童案作出重审一审宣判,对余华英以拐卖儿童罪判处死刑。一审判决宣判后,杨妞花表示,在庭上第一次看到“余华英垂头丧气、双手发抖”,法院宣判后,余华英没有丝毫犹豫表示要上诉。“这也是意料之中的,我们也会继续准备二审,等到最终审判结果。” 余华英在一审重审判决宣布后双手发抖,当庭表示上诉,能够为她减轻处罚吗?这体现了什么? 导入一:热点速递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 我国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50%以上 15、16岁的少年犯罪案件占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 14岁至16岁是非常危险的“犯罪年龄”。 思考: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导入二:多维交流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法律、提高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依法从事社会活动的能力,预防违法犯罪。 导入感悟 04 微探究 2024年10月25日,余华英拐卖儿童重审一审宣判,人贩子余华英被从看守所带到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参加宣判。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余华英拐卖儿童案做出重审一审宣判,对被告人余华英以拐卖儿童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余华英当庭表示上诉。 视频:余华英犯罪历程! 任务探究一:刑法的内容与作用 通过分析余华英案———了解犯罪与刑罚 思考:余华英的行为属于哪种违法行为?要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她违反了哪部法律?其作用和内容是什么? 链接教材: 1.刑法的内容和作用? (1)内容 刑法是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应当承担何种刑事责任和对犯罪人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2)作用 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任务探究一感悟 法治在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条 【拐卖妇女、儿童罪】拐卖妇女、儿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一)拐卖妇女、儿童集团的首要分子; (二)拐卖妇女、儿童三人以上的; (三)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 (四)诱骗、强迫被拐卖的妇女卖淫或者将被拐卖的妇女卖给他人迫使其卖淫的; (五)以出卖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绑架妇女、儿童的; (六)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