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学会观察 体会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连续细致的观察 古诗三首 第9课 自由朗读诗歌三次,读准字音。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雪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认识生字 暮色 萧瑟 缘故 投降 骚人 谦逊 输赢 mù sè yuán xiánɡ sāo xùn shū 认识生字 暮色 萧瑟 缘故 投降 骚人 谦逊 输赢 认识多音字 降 xiánɡ jiànɡ 投降、降伏 降落、下降 停止反抗,向对手屈服 从高处下来,落下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雪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 / , 半江 /半江 。 九月/ , 露似 / 似 。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成 / , 远近/ / 。 不识/ /真面目, /身在/ 。 雪梅 【宋】卢钺 梅雪 /未肯 , 阁笔/ 。 须逊 / , 却输 / 。 1.这三首诗写了什么景物? 2.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七言绝句 因为“一道残阳铺水中”,所以我知道《暮江吟》描写了夕阳与江水。 因为“露似真珠月似弓”,所以我知道《暮江吟》描写了夜晚的露珠与月亮。 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所以我知道《题西林壁》写的是庐山。 因为诗题《雪梅》和“梅雪争春未肯降”,所以我知道《雪梅》 描写了雪与梅。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诗意:红日西沉,余晖铺洒在江面上,使江水受光处呈现出红色,未受光处呈现出青绿色。 《暮江吟》 明诗意,悟诗情 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暮江吟》 明诗意,悟诗情 读到这两句诗时,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时间 地点 五感法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意:九月初三的夜晚,多么叫人喜爱啊!那露珠像珍珠一样闪烁发光,月亮如同一张弯弓挂在空中。 《暮江吟》 明诗意,悟诗情 可爱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更生动地描绘出了景色的美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诗意:从正面看,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山峰巍峨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 《题西林壁》 明诗意,悟诗情 横看成岭 侧看成峰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意: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貌,是因为我正身处庐山之中。 《题西林壁》 明诗意,悟诗情 因为 思考:读了这两句诗,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 想要全面地看问题,就要从整体上、多角度地进行观察。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诗意:梅和雪都认为自己占尽春色,谁也不肯服输。这可愁坏了文人墨客,难以评议二者的高下。 《雪梅》 明诗意,悟诗情 服输 诗人 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同“搁”,放下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诗意:其实,梅在晶莹洁白上应是比雪差三分的,而雪又输给梅所带的一段清香。 《雪梅》 明诗意,悟诗情 不及,比不上 思考:读了这两句诗,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雪梅》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明诗意,悟诗情 说明了梅与雪的难分高下 写出了梅、雪各自的不足,也侧面表现出对方的优点 因此,这两句诗告诉我们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