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16143

【大单元教学】新教材岭南美版七下 第1课《土地上的农民》精品课件(23页)

日期:2025-04-16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6次 大小:818623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七下,课件,精品,土地上的农民,1课,南美
  • cover
(课件网) 土地上的农民 授课教师:xxxxxxxxx 岭南版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画里有话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Every grain deserves to be respected 土地上的人民 袁隆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杂交水稻之父 “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 “美国世界粮食奖”被授予 “共和国勋章” 21世纪教育网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圆梦———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雕塑) 2018年 刘强 中国美术馆 《圆梦———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将袁隆平伟大的精神内涵与人物塑造融为一体,塑造了一个温和而富有内力的形象。天地“梁”心,天地“粮”心,古语有云:“房顶有梁,家中有粮”,雕塑的主体采用收集到的旧式房屋的房梁经由现代技术拼接而成的木材,寓意“梁正粮丰”。为使雕像更加雄伟壮观,设论者有意抽象放大人物的身体,象征他的身躯像大地一般,能承载万物。同时,身体化作抽象的稻米,代表着袁隆平潜心研究水稻,成功培育出杂交稻、超级杂交稻的不朽贡献。21世纪教育网 活 动 一 中国是农业大国,土地上的人民为新中国的建设鞠躬尽瘁。新中国的美术作品中出现大量的农民形象,思考这些形象体现了中国农民怎样的精神。 每一粒粮食都值得被尊重 Every grain deserves to be respected 这幅作品从材质、色调、纹理等方面有什么特点? 圆梦———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雕塑) 2018年 刘强 中国美术馆 1.纹理与细节 纹理:通过细腻的线条和凹凸有致的表面展现了人物面部的皱纹和表情。 细节:衣领和衣服的褶皱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体现了艺术家对袁隆平日常穿着的细致观察。 2.材质与色调 ·选用的木材本身具有自然的纹理和色调,给人一种质朴、自然的感觉。 ·这种材质的选择与他的身份相得益彰,突出了袁隆平爷爷与土地的紧密联系。 面部表情:生动形象,嘴角微微上扬,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毅和满足。 作品通过木雕这一艺术形式,将袁隆平的勤劳、坚韧、朴实等精神品质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者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他的伟大和崇高。21世纪教育网 面部的皱纹和沧桑的面容,体现了他在长期的田间劳作中所经历的艰辛和磨难,但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 衣着:朴素、衣领的设计简单而实用符合他的日常穿着风格。这体现了他的朴实无华和勤俭节约的品质。21世纪教育网 千年土地翻了身作品分析 画家笔下的农民形象 千年土地翻了身 (油画) 1963 董希文 中国美术馆 画面由左向右,对土地、山峰的描绘呈现出放射性透视,场面壮阔。劳动人物、动物组合紧凑,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质朴、奋进、勤劳的品质。 碧蓝的天空 高耸的雪山 农民姿态后仰 牦牛昂首奋蹄 千年土地翻了身作品分析 构图特点 作品中人物与牦牛以及表现泥土的笔触,共同构成了极具行进感的画面。 人物动物组合 劳动人物、动物组合紧凑,增强了画面的整体感和动感。 精神品质展现 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质朴、奋进、勤劳的品质。 历史意义 作品标题“千年土地翻了身”暗示了新中国成立后农民地位的巨大变化。 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传达了中国农民在艰苦环境中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活 动 二 你喜欢本课的哪幅作品?从构图、色彩、情感等方面分析这件作品。 《又是一个丰收年》规格为110x80cm。这幅作品描绘了粮食丰收的场景,社员们喜笑颜开,一名生产队的女会计正在为刚收获的粮食进行过磅。 在艺术风格和创作背景方面,《又是一 个丰收年》创作年代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作品没有采用那个年代的红旗、大喇叭等元素,标语也处理得十分虚化,这种方式在当时显得尤为难能可贵。这种独特的处理方式使得作品在展现丰收喜悦的同时,避免了过多的政治符号,更加贴近生活实际。 该作品的重要展览信息包括2020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