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美术 年级 四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清明上河图》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欣赏、讨论,初步了解中国古代的城市的生活面貌;认识手卷这种国画形式并初学其欣赏方法。 2.通过探究,学会描述作品表现的场景和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3.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古代画家高度精纯的绘画功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描述作品表现的场景和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教学难点: 对古代建筑、人物服饰、风俗活动的了解。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激趣导入。 1.师: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那这幅图到底画了些什么?有些什么特点?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欣赏这幅中国传世名作。 2.出示课题:《清明上河图》。 二、看一看,感知体验。 1.课件出示《清明上河图》展示图。 (1)师: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看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介绍画作相关信息。 (3)学生了解长卷的表现形式和欣赏方式。 三、探一探,细品互说。 活动一:小组合作探究内容。 《清明上河图》全图分为三个段落。这三段内容分别刻画了什么?画中人物有哪些个阶层,他们都在干什么,把看到的内容写下来。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提示学生观察人物的服饰与建筑特点,对比自己家乡的庙会、集市有没有类似的场面。) 1.小组选择不同的段落,仔细观察各段落的打印稿,研究讨论,完成作业纸。 2.各小组代表结合画作汇报,全班交流反馈,教师补充总结。 活动二:古今对比发现不同。 1.师: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方面发现宋代人民生活与如今我们的生活有何不同之处吗?小组讨论,继续完成表单。 2.生:合作讨论,汇报交流。 3.师:《清明上河图》既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丰富的形象资料,因此,它还具有历史文献的价值。 四、拓展延伸 1.历尽劫难的《清明上河图》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绘制的不朽杰作《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它是一幅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通过对市俗生活的细致描绘,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和平时期的繁荣景象。此画的第一位收藏人是宋徽宗,是他用瘦金体亲笔在画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这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 2.《清明上河图》的版本介绍 一千多年来,《清明上河图》声名显赫,广受青睐,仿摹者众多,国内外各地公私藏家手中,还有许多摹本和伪造本,据统计,目前国内外公私所藏的《清明上河图》有30多卷。中国内地藏有十余幅,中国台湾省藏有九幅,法国藏有四幅,英国和日本各藏有一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