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18849

做一做(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

日期:2025-04-05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21811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一做,教学设计,北师大,一年级,下册,数学
  • cover
第二单元第1课时 做一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从本节课起,学生对图形的学习将从三维走向二维,借助三维物体寻找“面”和感知“面”。作为平面图形认识的起始课,本节课重在开展有趣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用物体得到平面图形的过程,帮助学生积累图形认识的经验 感受“面在体上”。 【核心素养】 感受“面在体上”,体会同一个物体不同的面可能引出不同的形状,发挥想象力,大胆创作、组合不同的图形,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抽象出图形的过程,体会图形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由体到面,感受“面在体上”,体会图形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提高观察、想象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在印一印、描一描的活动中提出和数学相关的问题,能大胆展开想象,积极探索,不断尝试改进,发展创新意识。 3.初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用印和描的方法,获得一个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理解物体不同的面印出来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任务单、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转笔刀、胶棒、橡皮、积木等,并为学生准备印台、印泥和一些白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想一想,说一说。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身边熟悉的印记引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在想办法留下印记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创新思考、发散思维,初步感受“面在体上”】 1.同学们,请观察下面几张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问的或想你知道了什么 生1:这些图真有意思。 生2:有些图好像是用手涂抹上颜料,印上去的,在画上眼睛嘴等。 师:小手印是藏在我们身体上的形状,生活中还有那么多的物体呢,它们也都藏着形状吗?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这些形状记录下来呢? 快来看看这几位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2.出示主题图。 生1:图上是用胶棒、积木等形状印了一辆小车。 生2:还可以用水杯或其他圆柱在沙子上印出一只鸭子。 生3:可以用积木和笔描出一个蝴蝶结 师:你们也想亲手做一做,寻找和记录生活中的形状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做一做》(板书课题) 二、活动1:描一描,印一印 【设计意图:借助身边熟悉的物体,描一描,印一印,感受“面在体上”。在观察对比中发现,通过同一物体的同一个面,得到的形状是一样的。在交流中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想法,可以补充想法或提出质疑。】 活动要求: 观察图中物品,想象:可能印出什么形状? 选1个物品,印一印、描一描,每人找到1个形状。 (学生动手操作,同桌交流) 分享:你选的是什么物品?用的哪个面?你是怎样得到这个形状的? 让学生阐述描的过程,并让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有不同的描法,请举手。 生1:我的转笔刀的形状像云朵,我可以印出云朵的形状。 生2:我的胶棒的底部是圆圆的,所以我可以印出圆形。 生3:我的积木很像数字“7”,所以我可以印出数字“7” 活动二:试一试 【设计意图: 通过想办法在同一个物体上寻找不同的形状,体会用同一物体的不同面可能描出或印出不同的形状,进一步体会“面在体上”,提高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后续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活动经验。】 继续抛出问题:这些图形身上是不是只有这一个形状呀? 任务:刚才的物品还能描出什么形状?动手试一试。 全班分享:你是怎么做出来的?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形状? 请作品的小作者上台现场印一印,其他同学认真观察他的操作过程 …… 师小结:同一个积木,用不同的面去描、印等,可以得到不同的形状。在刚才的活动中,你们寻找和记录了这么多形状,真是太了不起啦!各种各样的形状放在一起,就组成一个图形大世界。下面,我们一起来玩图形大变身的游戏吧! 四、活动3:做一做,创作图案 【设计意图:设计图案的过程,就是从三维到二维,从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