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19451

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件

日期:2025-02-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4次 大小:35544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件
  • cover
(课件网) 马丽华 ≡ 语文·八年级下册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课程导入 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的《壶口瀑布》让我们领略了中国第二长河———黄河的风采,那同学们知道中国的第一长河是哪条河吗?它的源头在哪呢? 我国第一长河 长江 课程导入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各拉丹冬”,藏语为“高高尖尖的山峰”,神秘的雪域高原,令人向往,充满未知与挑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学习课文,去长江的源头探险吧! 学习目标 理清本文游踪,把握游记三要素:所至、所见和所感。 1 欣赏作者笔下的各种景物,感受其雄伟、圣洁、瑰奇的特点。 2 体会本文把对景物的描写与身体状况、内心体验、邈远思绪融为一体的写法。 3 走近作者 马丽华,汉族,1953年4月28日出生于中国山东济南市,1976年毕业于山东临沂师专中文系,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班。一级作家、编审,现任中国藏学-出卷网-总编辑。其于1976年进藏、在西藏工作和生活了27年,曾经写过10多本关于西藏人文地理的纪实作品,代表作有《走进西藏》等,被誉为“西藏的歌者和行者”。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藏北游历》(中国藏学-出卷网-2007年版)。有删改。蓝天白云,雪山草地,冰川大河,是西藏特有的自然景观。马丽华在西藏工作很多年,足迹踏遍大半个西藏,写下了许多介绍西藏的文章。1987年3月上旬,作者作为编剧,跟随《万里藏北》电影摄制组走进各拉丹东,领略到壮美的雪山和奇异的冰塔林的景色,写下此文。课文中多次提到的“大部队”,指的就是这部电影的摄制人员。 知识链接 各拉丹冬雪山是长江三源之———沱沱河的发源地,也是我国最具特色的冰川雪山之一。 各拉丹冬冰川地段是青藏铁路全线气候最恶劣、地质条件最差、施工难度最大的区段。斜坡湿地广布,高地温、高含冰量冻土地段较长,冻胀、融沉作用强烈;安多以南分布有岛状冻土和深季节冻土。冬春季节气温很低,寒风凛冽,七八月份天气稍微转暖时,雨水丰富,飘过一片云彩来,不是雨雪就是冰雹。 有关“各拉丹冬” 知识链接 各拉丹冬 黧黑 棱角 砾石 骤然 蜷卧 虔诚 蠕动 腈纶 漫溢 豁然 敦实 草坝子 劲旅 疮 风云变幻 接踵而至 熠熠烁烁 预习检查 lí lénɡ lì zhòu quán qián rú jīnɡ yì huò dūn bà huàn jìng chuāng zhǒnɡ yì shuò 字音字形 预习检查 酝酿: 虔诚: 蠕动: 蜿蜒: 消长: 演绎: 安营扎寨: 风云变幻: 气喘吁吁: 接踵而至: 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如事先考虑、商量、相互协调等。 展现,表现。 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教信仰)。 泛指像虫类爬行的样子。 蛇类爬行的样子;(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减少和增长。 原指军队搭起帐篷、修起栅栏住下,现泛指军队或其他团体建立临时驻地。 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事物的变化或局势多变、复杂。 呼吸急促的样子。形容非常劳累。 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词语解释 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 独立思考 1.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找找游踪。 4.划分文章层次,概况层次内容。 整体感知 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见闻和感受。 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找找游踪。 时空顺序 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来组织材料的。 以作者跟随摄制组探险的两天行踪为线索 走向各拉丹冬 在草坝子上搭起牛毛帐篷 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 从砾石堆上走下来,沿冰河接近冰山 置身于冰窟 再进入冰塔林 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这种写作手法叫…… 移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