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情分析样题 九年级历史 友情提示: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卷面共60分。答案请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写在其它位置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 有人对《蒙娜丽莎》推崇备至,也有人认为蒙娜丽莎并不好看。从历史的角度审视,这幅画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A. 充分反映资本主义萌芽 B. 能够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C. 可以印证古典文化复兴 D. 足以凸显理性主义追求 2. 欧洲商人的贸易范围不断扩大,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资本主义也得到更快发展。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租地农场促进经营方式的改变 B. 新航路开辟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C. 殖民扩张给亚非地区带来灾难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最终形成 3. 对于欧亚非地区而言,“美洲对旧世界作出的真正正面贡献,是它的植物大军”。这支“植物大军”中有 A. 葡萄 B. 粟 C. 玉米 D. 稻 4. 1688年造成的巨大变化是一场真正的革命,首先是威廉和玛丽,接着是玛丽的妹妹安妮,他们的继位都是由上下两院决定的。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 议会权力日益超过国王 B. 贵族维护封建专制 C. 女性拥有崇高社会地位 D. 民众获得完全平等 5.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各州的众议员名额与各州人口成正比例,其中黑人奴隶人口则按五分之三(5个奴隶只等于3个人) 计算。这表明该宪法 A. 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B. 加速了独立战争的进程 C. 违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D. 体现了人人平等的理念 6. 有学者认为:“17世纪中期到 19世纪初,革命改变了欧美的社会。”材料中的“改变”在政治方面主要体现在 A.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兴起 B. 欧洲文化传播到其他地区 C. 资本主义制度相继确立 D. 掀起投资建设铁路的狂潮 7. “发动机一开,人们就必须工作———男人、女人和孩子们都一起被套在钢铁和蒸汽的轭具下。”这一状况最早出现于 A. 分散的手工工场里 B. 英国的租地农场中 C.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 D.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8.《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批判,却对其历史合理性给予了肯定。肯定的是资本主义制度 A. 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B. 推动了列强的殖民扩张 C. 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 D. 开启了社会主义新阶段 9.所谓的西方“大航海”以来的人类历史,就是一部西方侵略和非西方反侵略的历史。材料中的“反侵略的历史”包括 A. 印度民族大起义 B. 美国内战 C. 凡尔登战役 D. 诺曼底登陆 10. “南部的领导人决定,禁止废奴主义者的著作在南部流传”,种族主义者“抢走了从北部流入的反奴隶制的报纸,并且在广场上当众把它们烧毁。此后,南部许多城市竞相效仿。”这可直接用于研究 A. 拉美独立运动 B. 彼得一世改革 C. 南北战争 D. 十月革命 11. 该国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在19世纪末成功成为亚洲第一个砸碎西方锁链的国家。推动该国成功的历史事件是 A. 大化改新 B. 洋务运动 C. 农奴制改革 D. 明治维新 12. 现代生活离不开塑料制品,它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但也造成了环境污染。与现代塑料工业的诞生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 戴姆勒 B. 诺贝尔 C. 夏尔多内 D. 海厄特 13. 两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飞速发展。资本家日益富裕,而广大工人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 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 B. 工业革命为人们提供了便利 C. 工业革命造成贫富分化加剧 D. 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14. “行星为什么不沿着直线飞到外部空间而是趋向太阳 ”据说牛顿从苹果落地的现象中受到了启发,他 A. 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 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 C. 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D. 发明了耐用白炽灯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