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唱歌课课型 【教学内容】 花城版五年级下册第4课《感知音乐中的旋律(五)》第1课时《夏日泛舟海上》。 【教材分析】 《夏日泛舟海上》是花城版五年级下册第4课《感知音乐中的旋律(五)》第1课时唱歌课。《夏日泛舟海上》是一首根据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创作的歌剧《弄臣》中的片段《女人善变》重新配词而成的歌曲。歌曲结构规整,旋律流畅,节奏明快,情绪活泼,表达了人们在海上泛舟时的喜悦心情。 从教材角度看,这首歌曲适合用于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教学。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3/8拍子的特征,认识歌曲中的音乐记号,并了解“重复”与“模进”的音乐创作手法。此外,歌曲所描绘的夏日海上泛舟的美好情境,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因此,《夏日泛舟海上》是一首具有很高教学价值的歌曲。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音乐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节奏感强,能准确把握旋律,唱歌不跑调,还熟悉常见音乐记号,能较好诠释作品情感。而有的学生识谱困难,音准欠佳,唱歌易跑调。整体上,他们对流行音乐兴趣浓厚,一听便能哼唱;但对古典音乐接受度低,觉得沉闷。在课堂上,学生偏爱活泼互动环节,如小组合唱、音乐游戏,对乐理知识学习则较被动。教师需因材施教,用多元教学法激发兴趣,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能够用自然、流畅、舒展的声音和真挚的感情准确地演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表达歌曲意境。 (二)艺术表现 掌握三拍子的特点及歌曲中音乐表情记号的作用。 (三)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简单等多种形式表现音乐 (四)文化理解 通过欣赏、听辨、分析、创编等多种手段,感受音乐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用自然流畅并富有感情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二)教学难点 掌握三拍子的特点以及音乐记号“自由延长记号、三连音”等的用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同学们,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展示夏天、沙滩、浪花、小船、海边等)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你想象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想象一幅夏日泛舟海上的画面,听到了大海的声音,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歌曲《夏日泛舟海上》(书写板书《夏日泛舟海上》)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有一个预热的感觉,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走进音乐 (一)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教师: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歌曲结构规整,旋律流畅,节奏明快,情绪活泼,表达了人们在海上泛舟时的喜悦心情。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节拍有什么特点?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歌曲是中速稍快,3/8拍子,下面边听音乐边打节奏 预设:打节奏感受三拍子的律动,想象坐船的感觉。 教师: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演示划船的动作,同时按强弱规律有节奏地律动。 预设:律动 教师:下面边打节奏边朗诵歌词 预设:朗诵歌词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提问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初步的聆听对音乐的情绪、速度建立初步的认知,为后续的教唱奠定基础】 (二)分析音乐,表现音乐 教师:通过聆听,判断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歌曲由6个乐句组成,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唱第一乐句,请同学们跟琴演唱简谱 预设:跟琴演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