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29350

9.太阳系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册科学人教鄂教版

日期:2025-04-04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12855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太阳系,教学设计,格式,-2024-2025,学年,六年级
  • cover
人教鄂教版六级下册 《探索宇宙》单元 9.太阳系 教学设计 单元 《地球 太阳 月球》 课题 9.太阳系 课时 1 核心 概念 9.宇宙中的地球 学习内容及要求 9.5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5-6年级 ⑤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描述太阳系八颗行星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知道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知道太阳系中有八颗行星,描述它们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 科学思维 能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获取太阳系组成的相关信息,能用数学的方法处理太阳系行星的资料。 探究实践 用绘图、制作模型等方法表现太阳系行星的相对大小和相对位置关系,构建太阳系模型。 态度责任   1.能基于证据质疑并评价别人构建的太阳系模型,能对构建太阳系模型的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并对探究过程进行总结性评价。   2.能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建构太阳系模型的任务。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能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获取太阳系组成的相关信息,知道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知道太阳系中有八颗行星,描述它们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能用数学的方法处理太阳系行星的资料,用绘图、制作模型等方法表现太阳系行星的相对大小和相对位置关系,构建太阳系模型。 教学 准备 教师:1.直径相当于太阳及行星直径100亿之一的球体,每组一套 2.皮尺、彩笔、海报纸每组一套 3.粉笔 4.视频资料。 学生:课前搜索有关天文类的资料,尺子,剪刀,学生活动手册,铅笔。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一、聚焦新问题:(预设5分钟) 出示图片 我们将视角继续扩大———宇宙空间中,除了地球以外,还有一些天体也在围绕着太阳运转,它们和太阳一起构成了太阳系。今天,我们继续像天文学家那样,仿佛把自己置身于宇宙空间中去俯瞰太阳系,开启对《太阳系》一课的研究。 创设情境,带领学生回顾学过知识,引出本课内容,提出疑问。 科学实践、拓展与应用 (27分钟) 查阅资料,了解太阳系的组成。 1.ppt出示太阳系八大行星图片,提问:你们知道太阳系的哪些信息? (二)查阅关于太阳系行星资料,了解太阳系行星的以及它们与太阳直接的距离。 1.认识太阳系的8颗行星。 分别从大小,自转公转特点,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它们之间的距离。 2.把地球赤道直接为1个长度单位,计算太阳系其他行星相对地球的大小。 3.根据计算数据,尝试给各个行星找到一个大小相应的球状物体。 4.把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叫作1个日地距离,其他行星与太阳直接的平均距离为多少个日地距离。 (三)建立太阳系模型。 1.确定太阳的位置,如操场中央。 2.依次用皮尺测量出八颗行星与太阳的相对距离,以太阳为圆心画出近似圆形轨道。 3.9名同学分别拿着太阳及八颗行星模型,找到自己对应的位置站立。 通过查阅资料和引导性问题的回答,认识太阳系的组成。 尽量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查阅资料。 正确读出数值,感受天体真实的大小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的遥远,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 在画行星的过程中主要考虑天体的大小问题,距离问题分步解决。 数学计算较多,数值大易出错,教师要林地学生耐心计算。 可以参考教参完成最后的及时,为搭建太阳系模型解决必须的问题。 结合实际数据计算并描述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大小、距离。 建模的过程能真切体会到太阳系并不是书中图片的样子。 三、练一练(5分钟) 判断题 1.太阳系是由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作用而围绕着太阳运动的天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