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29665

【语文优课PPT】【2024新版】七下第18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教案+练习+素材

日期:2025-02-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584388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练习,教案,课件,短文两篇-爱莲说,18课,语文
    (课件网) 了解作者及作品,了解“说”这种文体,积累文言词语,背诵课文。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品主旨,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感受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学习古代仁人志士的高尚品格。 学习目标 周敦颐 [ 1017-1073 ]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谥号元公,文学家、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他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等理学基本概念,对后世影响巨大。 写作背景 周敦颐他在南康郡做官时,曾率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 夏天的时候,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 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文体知识介绍 说 谈谈爱莲花的道理或者说说爱莲花的道理 爱莲说 整体感知 翻译课文 爱莲说 周敦dūn颐yí (一)读准字音 读清节奏(自由读)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fán yú yū rǎn zhuó lián màn xiè 爱莲说 周敦dūn颐yí (一)读准字音 读清节奏(自由读)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 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yì yī xiǎn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dūn颐yí (一)读准字音 读清节奏(听范读)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非常喜爱牡丹。 【译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很 多 唐代 很,非常 (二)结合注释 翻译全文 我唯独喜爱莲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枝蔓,不旁生枝节;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芬;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译文】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我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表转折 沾染 洗 水波 艳丽 生枝蔓 长枝节 远播 更加 耸立的样子 竖立 亲近而不庄重 (二)结合注释 翻译全文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译文】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认为 品德高尚的人 (二)结合注释 翻译全文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有很多人了。 【译文】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少 应当 叹词,哎 宾语前置标志,无实义 (二)结合注释 翻译全文 问题探究 1.“予”爱莲花什么? 作者分别是从哪些方面在写莲花?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 体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气:“香远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