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30107

16.阳光下的影子(教案)(表格式)2024-2025学年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日期:2025-04-18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249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学年,科学,四年级,教版,人教,格式
  • cover
人教鄂教版 四年级下册 《影子的变化》单元 16.阳光下的影子 教学设计 单元 《影子的变化》 课题 16.阳光下的影子 课时 1 核心 概念 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学习内容要求 3.3声音与光的传播 3~4年级 描述光被阻挡时形成阻挡物影子的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1.描述一天中在阳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发生着有规律的变化。 2.能制订观测阳光下物体影子的计划,持续观测并记录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整理影子变化的信息。 科学思维 能依据观测记录,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揭示影子变化的规律;能正确讲述自己探究的过程和结论。 探究实践 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整理影子变化的信息。 态度责任 认识到技术发明通常蕴含着一定的科学原理,知道圭表、日晷等古代计时工具是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规律的变化来计时的。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能制订观测阳光下物体影子的计划,持续观测并记录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整理影子变化的信息。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能对自己探究影子的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教学 准备 教师:1.课件优化 教师:2.提前考察观测场地,合理分配各小组观测的地点。 学生:记录单、铅笔;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聚焦问题: 一天中影子发生怎样的变化? (预设3分钟) 出示图片:操场集会的场景 谈话:周一早上在操场上升国旗。起初我站的位置明明是在树荫下,后来不知不觉地就曝露在阳光下了。这是怎么回事 难道大树的影子也会“跑路”吗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分析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科学实践: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预设25分钟) 1.制订观测计划。 (1)准备观测所用的材料和工具。 ①讨论观测和记录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和工具。 引导学生从影子形成的三个必要条件,分析观测影子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②讨论记录影子要准备什么: 笔:描画影子的位置和样子,记录观测时间。 尺:测量影长。 (2)选择观测地点。 最好是在开阔无遮挡的空地上观测,确保阳光能照射到被观测的物体上。 (3)明确观测和记录的方法。 ①围绕以下问题,讨论怎样观测: ·屏放在哪儿 (平铺在空地上。) ·阻挡物放在哪儿 (放在纸屏的靠太阳一边的中间。) ·影子可能投射到哪儿 (投射到纸屏上。) ·多长时间观测一次 (每个课间观测一次。) ·持续观测多长时间 (持续到放学或太阳落山。) ·在多次观测和记录的过程中,能改变屏或阻挡物的位置吗 (每次观测时都要保持记录纸的方向和位置等不变。) ②围绕以下问题,讨论如何记录: ·记录哪些内容 (影子的形状、长度,观测的时间。) ·用什么形式记录 (可以用白纸记录,阻挡物放在纸屏长边的中间位置;也可以用提前画好同心圆的记录纸进行记录。观测时,用笔画出影子的位置和样子,测量并记录影长,记录观测的时间。) 2.实地观测并记录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1)学生分组到室外实施第一次观测,并做好观测记录。 (2)对自己放置观测记录纸的位置做好标记。 (3)对第一次的观测进行总结和反思。第一次当堂观测结束后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交流观测和记录中遇到的问题。 3.整理观测记录的信息。 (1)谈话:上节课,为了解答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我们制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