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30322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2.6 有多少浪费本可以避免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3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209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道德,法治,四年级,下册,多少
  • cover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6 有多少浪费本可以避免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有多少浪费本可以避免》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中的一课。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培养理性消费的能力。本课聚焦于生活中的浪费现象,从食物浪费、生活用品浪费等多个方面入手,让学生认识到浪费行为就在身边,并且深刻体会到这些浪费不仅造成资源的无端消耗,还违背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真实的案例以及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浪费现象的反思,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浪费,促使学生将节约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养成珍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二、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引导学生认同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是值得传承和弘扬的价值观念,理解节约资源对国家、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对国家倡导节约行动的认同感。 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道德情感,让学生在面对浪费现象时能自觉产生羞耻感,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道德观念,提高个人品德修养。 法治观念: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在资源保护、反对浪费方面的法律法规,明白浪费行为不仅是不道德的,在一定程度上还可能违反法律规定,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 健全人格:通过对浪费现象的剖析和节约方法的探索,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反思与实践中塑造自律、自省、勇于担当的健全人格。 责任意识:激发学生从自身做起,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资源浪费问题负责,鼓励学生积极宣传节约理念,带动身边人共同参与节约行动,培养学生对社会发展的担当意识。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各种浪费现象,认识到浪费行为的普遍性及其不良影响。 帮助学生树立节约意识,掌握一些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浪费的实用方法。 四、教学难点 让学生深刻理解浪费行为背后所反映的对劳动成果不尊重、对资源环境不负责任的深层问题。 促使学生将节约意识真正内化为个人习惯,长期坚持践行节约行动,并能主动影响他人。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收集生活中各类浪费现象的图片、视频资料,如餐厅剩饭剩菜堆积如山、学校垃圾桶里崭新的文具等,制作成教学课件。 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如半瓶矿泉水、吃了一半的面包、短得无法正常使用的铅笔等,用于课堂展示。 查阅相关法律法规条文,整理出与反对浪费、资源保护直接相关的内容,打印成资料供学生阅读。 学生准备: 提前观察自己家庭、学校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做好记录,可以简单拍照或画画记录下来。 询问长辈,了解过去的生活物资供应情况,对比现在思考生活变化带来的影响。 六、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如餐厅用餐、家庭购物等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亲身体验浪费与节约的不同选择,引发情感共鸣,深入理解教学内容。 问题导向法:通过设置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如“看到这些浪费现象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浪费行为?”“我们该如何避免?”等,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的浪费案例,分享各自的观察发现和节约妙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同时让学生在相互启发中拓宽思维视野。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浪费与节约正反案例,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不同行为带来的后果差异,强化学生对节约重要性的认识。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张学校食堂垃圾桶里堆满剩饭剩菜的图片,提问:“同学们,看到这张图片,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自由发表看法。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学校食堂场景切入,图片带来的视觉冲击能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浪费现象的初步感知,引发他们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