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30591

【大单元整合下的情境教学】第1课《惠崇春江晚景》课件 教学设计 作业设计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2次 大小:1351518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课,作业,教学设计,课件,惠崇春江晚景,教学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文本分析】 本单元以“可爱的生灵”为主题,多角度展现了大自然中生灵的可爱与美丽,旨在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生灵的兴趣,引导其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一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读出喜爱、赞美之情,并能描绘想象的情景,感受文中的画面美;二是“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学会关注、交流、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要求从填写观察记录卡,仿写文中语句开始,逐步过渡到独立习作。 《绝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写,是一首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歌颂了春光的美好。《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写的,这首诗描述了北宋名僧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中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三衢道中》是曾几游赏浙江衢州时写的,再现了诗人游览时愉悦的心情,抒写了游三衢山的见闻感受,流露出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教学目标】 1.认识“鸳、鸯”等生字;会写“融、燕”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 1.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2.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单元情境】 自然风光打卡 【本课情境】 第一处打卡:古诗里的自然美景 惠崇春江晚景 复习导入: 上节课学习写景古诗的方法,大家学会了吗?接下来我们就要用上这些方法去学习后面两首诗。先来学习苏轼的题画诗。 1. 这首诗的诗题该怎么断句?(读一读注释①,知道了这是苏轼题写在惠崇的画作上的一首诗,因此明确在“惠崇”后面停顿)再读诗题。跟老师一起写诗题,“惠崇”两个字是要书写的生字,“惠”字要注意上面的部件写紧凑写,“日”要压扁,最后的点不要忘,心字底压扁拉长;“崇”字上面是一个小小的“山”,下面是“宗”,宝盖头不能丢。 2. 出示苏轼诗人名片 姓名:苏轼 生活朝代:北宋 成就: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后人评价: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一、五言绝句,夯实诗中“字” 1. 这是一首题画诗,题画诗是在画上所写的诗。画上题诗,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一大特色,多为抒发作者的情感或艺术见解或咏叹画中之意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借助节奏线读出诗韵。 二、贰 以读为本,读懂诗中“意” 1.边读边想:惠崇《春江晚景》画作中画了哪些景物?用“○”圈画出来。 明确景物:竹、桃花、江水、鸭、蒌蒿、芦芽。 小组互说诗句意思,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画面。“我从 中(诗句)的 (词),仿佛看到/听到/闻到 。” 2.学习“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指名朗读这两句诗,然后学生合作解释重点词语。 三两枝:指两三枝桃花。 鸭先知:群鸭好像最早感觉到了春天的信息,迫不及待地到江水中嬉戏玩耍了。 (2)师生交流这两句诗的意思,并记在课本上。一句写的是江水岸边之景,第二句写的是江面之景。 小结:竹林外绽放了两三枝粉嫩的桃花。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3)结合画面想象诗句意境,指导朗读。 3.学习“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指名读、齐读这两句诗,然后借助注释理解词语。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一种肉味鲜美的鱼,有毒性。 蒌蒿:一种植物。 上:指逆江而上。河豚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学生自主理解诗意。 小结:岸边长满了初生的蒌蒿和刚发嫩芽的芦苇。这正是河豚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这是写水边和水中的景色。 (3.)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河豚是诗中真实的画面吗? “正是河豚欲上时”在画面中是没有的,这是诗人苏轼通过观察岸上、水面动物所产生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